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科技舆情:“AI同传”造假?宣传过猛易陷舆情风波

徐征    2018-10-17 10:15:24    人民网

舆情概述

9月20日,知乎账号为“Bell Wang”的用户在知乎上发表文章《科大讯飞,你的AI同传操(qi)作(zha)能更风骚一点吗》称,科大讯飞冒名使用同传译员翻译成果且打上“讯飞听见”的logo。同时,在直播平台上播出的实时同传是机器人声,内容却是他和搭档的翻译文本。对此,科大讯飞回应其从没讲过AI同传的概念,始终强调是人机耦合的模式。24日,该名同传译员在与讯飞相关负责人沟通后表示,科大讯飞没有造假。25日,科大讯飞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报道再度回应,称从未“隐瞒”转写同传声音,不存在侵犯同声传译知识产权的可能性。

走热分析

1.传播趋势:两次回应均推升舆情快速上升

数据统计时间:9月20日至9月26日(单位:篇);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通过对9月20日Bell Wang在知乎发表文章后的7日曝光声量统计发现,21日和26日科大讯飞两次发表官方回应对舆情热度起到明显助推作用。第一次峰值期间,《科大讯飞回应同传造假:人机耦合才是未来发展之道》《被指AI同传造假,科大讯飞回应“强调是人机耦合”》《科大讯飞回应AI同传造假:主办方只要求提供语音识别服务》等报道回应的文章在各渠道大量转载;第二次峰值,《同传“爆料人”再发声:科大讯飞没有主动造假》《科大讯飞陷“AI同传事件” 双方发声确认无造假》《科大讯飞发公开信澄清:没有造假》以及分析评论类文章同样获得媒体的重点传播。

2.传播渠道:网媒、APP、微信位列前三

数据统计时间:9月20日至9月26日(单位:篇);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通过对多种渠道进行曝光统计,此次曝光量渠道前三依次为网媒、APP与微信。网媒作为主要信息发布源,位列首位;APP多为转载媒体报道和观点,略低于传统媒体的报道量;微信渠道的传播居于第三位,借助其自媒体优势,推升话题传播力。

3.核心传播力:自媒体助推舆情发展,主流媒体依旧是信息传播源

数据统计时间:9月20日至9月26日;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新浪科技 在微博平台得到最多关注,一周内共发布4条关于科大讯飞“AI翻译”的内容,共有36490条转评,很大程度上提升舆情热度。整体来看,TOP5的微博账号认定属性各异,但影响力都较大。其中,@新浪科技 和@新浪财经 主要转载回应内容;其他账号个人观点及感情倾向性明显。

数据统计时间:9月20日至9月26日;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相较微博平台,微信渠道的行业媒体账号,以及《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等财经媒体与《北京日报》《新京报》等地方媒体是主要转载渠道。具体来看,其发布的文章基本为回应内容及分析,整体较为客观。

各方观点

整体来看,媒体报道评论与网民讨论内容存在一定分歧。媒体除了对事件发生始末和有针对性地评论科大讯飞官方回应等内容,还进一步从深层次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大环境、科大讯飞股价对公司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整体内容较为客观。网民的言论和情绪则更为分化,“造假”“欺骗”“吹牛”“打擦边球”等负面词汇多次出现在评论当中,负面情绪占据主流;同时也有“支持科大讯飞”“AI翻译应与同传相结合”等正面理性评价的声音存在。

1.媒体观点

图:部分媒体观点摘要

科大讯飞“AI造假”事件发生后,媒体报道整体客观理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事件本身及科大讯飞的回应进行转载评论;二是对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AI同声传译进行分析整理;三是一些媒体发表专业人士的分析文章,认为科大讯飞此次存在“打擦边球”的嫌疑。典型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类:

讯飞两次回应消除误会,加强沟通有助深入合作。新华网发文《科大讯飞陷“AI同传事件” 双方发声确认无造假》称,某种角度看,误会正促进讯飞和翻译界加强相互联系和理解。在引发争议的会议前,就如何使用讯飞听见系统的字幕技术应用和展示方式,承办方两次对会务公司及翻译公司提前做了说明,并要求翻译公司提前告知同声传译员。但Bell Wang“可能因为确定晚”而被漏掉了通知。Bell Wang也建议讯飞可以找机会跟同传界多进行正式的沟通,争取解除不必要的误会,寻求真正合作的可能。

人机耦合模式将长期存在。《科技日报》发文《AI同传还无法实现,请别误会机器翻译》称,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前者作为工具协助人类才是发展主流。单纯从技术角度理解,不论是否理解或接受人机耦合模式,它都将长期存在。

科大讯飞“造假”事件的不断发酵有多重原因。网易发布分析文章《科大讯飞AI同传造假,人工智能“浮夸”盛宴何时休》称,关于人工智能造假的案例有很多。科大讯飞事件的发酵,一方面是公司本身被调侃,另一方面与媒体通过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神化”人工智能有关。

科大讯飞有“打擦边球”的嫌疑。搜狐发文《科大讯飞“AI同传”造假背后的两个关键问题》称,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一些企业会存在一定的夸大、暗打擦边球的嫌疑。即便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事先在主会场上做出了解释,但这种模糊、随意的措辞很容易让观众误认为顺畅流利的同传翻译全部是讯飞AI的功劳,同传译员心存不满情有可原。

2.网民观点

图:网民观点抽样占比

数据统计时间:9月20日至9月26日;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通过对网民观点抽样分析发现,舆论整体情绪偏向负面,批判、指责、怀疑等声音充斥网络,对科大讯飞的官方回应不完全认可。超过半数的网民质疑科大讯飞弄虚作假,认为其占据同传人员的劳动成果为己所用,有损企业形象,并指出应受到相应惩罚。

同时,也有部分网民趋于理智,认为人工智能发展道阻且长,需要公众给予其一定程度的理解。约19%的网民认为,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人工智能都处于发展阶段,各项具体内容尚不成熟。同时,约13.5%的网民肯定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有10%的网民称,现在虽然AI翻译的水平差强人意,但是近年来机器学习发展很快,译稿需要人工处理的地方越来越少,成为辅助同传快速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力帮手。此外,舆论中也有少数调侃的声音,主要针对回应中“AI翻译水平达六级”展开。

舆情解读

此次科大讯飞陷入“AI同传”造假风波,机器翻译被舆论吐槽,总体来说有两方面原因促成:

一是宣传发力过猛,舆论累积情绪爆发令舆情升级。2017年,科大讯飞就因对自家一款名为“晓译翻译机”的产品夸大宣传力度而招来网民广泛指责。当时,科大讯飞对外宣称这款产品“可以让人工同传消亡”“是同声传译终结者”,这种明显不切实际的字眼引起广大同传工作者的不满。此次科大讯飞也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其人工智能、AI翻译等内容,令舆论认为其技术发展趋于完善;当事件曝光后,《“同传风波”和解 科大讯飞什么时候能“好好赚钱”?》《真同传、假AI,科大讯飞人机耦合模式遭热议,语音识别靠谱吗?》《科大讯飞AI同传“造假”始末,“误解”是谁造成的?》等标题出现于媒体报道中,一定程度上令舆情升级。

二是回应存在模糊地带,不容易获得舆论认可。尽管科大讯飞两次回应舆论关切的“AI造假”“侵犯知识产权”“沟通不清”等内容,但是并没有得到广大网民、同传工作者及科技业内人士的完全认同,甚至引发一些媒体在回应内容上进一步做文章,舆情也没有因回应而出现明显回落态势。

想要真正平息舆情,科大讯飞不仅需要通过回应内容和回应时机积极引导舆论,防止媒体和舆论过度解读;还应当在宣传方面谨言慎行,特别是科技创新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机遇与挑战并存,过度、夸大对产品的用途宣传,都很容易被舆论诟病。 

相关热词搜索:舆情 同传 风波

上一篇:在线票务四大乱象困扰消费者
下一篇:网络辟谣,三招击中“命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