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国家公园 > 正文

梵天净土梵净山

2019-05-15 11:47:05    梵净山风景区官网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地区,海拔2572米,系武陵山脉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其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


       梵净山山形复杂,环境多变,由此形成了全球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基地。根据科考资料,区内现有植物种类约2000余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31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有珙桐林、铁杉林、水青冈林、黄杨林等44个不同的森林类型。

原始森林里栖息着多种频临灭绝的国家保护动物,如:黔金丝猴、藏酋猴、云豹、苏门羚、黑熊等。其中黔金丝猴被誉为“地球的独生子”,仅存800余只,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

梵净山自古就被佛家辟为“弥勒道场”。以红云金顶日月升天为中心,以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觉庵群星满地作接引。红云金顶与月镜山之间,正殿承恩寺与四、五卫星殿堂形成犄角之势,拥拱绝顶二佛。

红云金顶是佛山之核心。绝峰上两殿鼎峙,两佛临銮,无边法界,极乐天宫的营造,是南宋白莲社在“人间净土”建设上的点睛之笔,是名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红云之上盛开的一朵奇葩。 

 

 

梵净山这种种神奇、神圣的自然现象和人文遗迹,被科学界誉之为“地球和人类之宝”;佛教界则视为“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的人间实相。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为梵净山题字“弥勒道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学诚法师曾发表讲话说:“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是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佛光是梵净山最奇特的天象奇观之一,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分,人们在太阳相对的云雾上,经常可以看到七色光彩组合成的巨大光环,倏忽间飘飞而至,里面佛影端坐,庄严肃穆,其景奇异之极,其光绚丽之极!

据权威部门统计,梵净山是中国所有名山中佛光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大山的阻隔造就了贵州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着土家族、侗族、苗族、仡佬族等多个少数名族。风情的梵净山犹如一个骨子里透着豪气的多情女子,她的妩媚来自于知足而安逸地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来自于他们一个个悠美的故事和承载这故事的数不胜数的节日,来自于那掩映在节俗里的恬静生活。

武陵山区自古相传的原生态巫、傩文化,是长江中上游神秘诡谲的傩文化的典范。这种以敬畏自然为其灵魂的蛮夷文化,现在只有梵净山地区保存得最为突出和完整。无论你走在哪里,都会让你在一种寥廓奇异、境界迷离、美丽动人、率真天然的民风民俗中感动、陶醉。 

 


        傩戏被誉为戏剧中的“活化石”,是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经历了两三千年历史的积淀和衍化,还出现了上刀梯、下火海、开红山、踩红铧、吞钉子等绝技表演。傩戏的面具大多用白杨或柳木制作,白杨木质轻而不易开裂,质地细腻。柳木在民间是辟邪之物,艺人用它制作面具,有驱邪纳吉之意。其雕刻粗犷中不乏细腻,古朴中不乏意味,亦是绝佳的旅游纪念品。

 

 

相关热词搜索:梵天 净土 梵净山

上一篇:神农架国家公园:实施最严格保护 生态惠民生
下一篇:青海北山、仙米两座森林公园入选国家重点建设基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