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早教应重心智培养而非知识灌输

2019-03-28 10:26:12    生命时报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直是家长们的不懈追求。许多孩子还没到上学年纪,就被父母送到早教班开启了学习生涯。看着别人家孩子都“上班”了,一些没报班的家长慌了,不报担心影响孩子前途,报了又不知道有没有用、钱花得值不值。近日,《生命时报》记者走访发现,这种现象很普遍。

记者在北京朝阳区佳亿青年汇里的少儿才艺班咨询台前看到,这里围满了家长,几名工作人员不停地解答着各种问题。其中一位姓王的女士瞅瞅手中的宣传单,又看看别的家长,犹豫不决。“总觉得孩子还小,可周围好多朋友的孩子早早地就上了,不报心里不踏实。”王女士的女儿今年3岁,原本她认为这应该是孩子最无忧无虑的年龄,可看到别人的孩子又会弹琴,又会画画,小小年纪还会说英语,她担心自己的孩子上学后会被大家“比下去”。记者看到一份课程表,大一点儿的孩子有音乐课、美术课、舞蹈课,小一点儿的有专注力训练课程、肢体训练课程、手工课程。每节课一个小时,价格200~400元不等,按每周上两节课计算,一年下来得两万多。

这些昂贵的早教班是否真有必要,家长们心里也没底。有些家长甚至直言“有个地方帮忙看孩子也挺好。”周六一大早,在一家名叫“杰瑞芬”的早教机构,记者看到家长们陆续把孩子送来,然后随即离开去了周边的商场。“这是我每周的假期生活,送孩子上课,自己可以出来逛逛放松一下。”28岁的吕女士说,她身边很多家长都是这样。至于早教班对孩子有没有帮助,倒不是很在意。

超前教育虽能暂时让孩子看起来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可能不会一直延续。研究显示,小学三年级后,这些人人羡慕的“学霸”就会止步不前或退步,该现象被称为“三年级效应”,即过早接受教育,一年级时会因什么都会开小差,二年级因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逐渐落后,三年级时就会出现厌学情绪,被别人反超。南昌大学心理学教授陈建华表示,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并不可取。教育应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让孩子去学。

“对学前幼儿来讲,培养好性格、好习惯,会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才是关键。”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认为,大脑半球在0~3岁这一时期会急剧增长、分化,主要应进行潜意识教育,而非技能类的知识灌输,家人的陪伴与影响胜于单纯的学习知识。“就算想去送孩子学些本事,也应有家长陪同,而不是把孩子扔在那儿就不管了。”

事实上,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儿童早期教育。教育部2013年曾选定全国14个地区进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但统一标准尚未形成。早教班究竟该不该给孩子报?专家给出了几点建议。1.别有攀比心理。别人家孩子学钢琴,不代表你的孩子也需要,盲目向别人看齐,会给孩子造成负担。2.年幼时着重关注心智。品性、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养成是从小开始积累的,孩子心智还未成熟,没有对生活形成相对全面的认知,就开始不停地练琴、背单词、做数学题,不利于他们长大后步入社会。3.是否报班应因人而异。与其花大量金钱和时间用在辅导班上,不如花时间去发掘孩子的特长与需求,然后再进行选择。对于是否要报班也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询问他们的意见,切不可强加于孩子身上。有时,快乐的童年更容易养成健康的人格。

(原标题:早期教育不可盲目)

相关热词搜索:早教 心智 知识 灌输

上一篇:试试这些方法 助你消除慢性疲劳
下一篇:他山之石:日本养老的启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