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赵春兰 郑长岭    2019-05-10 15:22:21    吉林日报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具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等。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进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的有2项、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44项、进入省级非遗名录的有29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传统工艺类有126项,包括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另外,它还涉及传统医药和民俗类的部分内容,传统医药有21项、民俗有41项。传统工艺非遗项目只有朝鲜族的冷面、泡菜、打糕、米肠和满族的白肉血肠、李连贵熏肉大饼、杨麻子大饼、根雕、石雕等。我省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吉林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有21项,传统舞蹈有27项,传统戏剧有4项,曲艺有15项,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能够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服务产品的文化内涵。抚松县万达度假村长白山大剧场的《天地长白》演出已达千余场,长白山人参文化、朝鲜族金达莱舞蹈、长鼓舞、象帽舞等节目最大限度地展现了长白山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观赏节目的游客发出的热烈掌声经久不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有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一是职能部门协作发力,打破区域界限,实现整体规划。非遗保护职能部门需要积极推进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制定周密计划,与旅游管理部门协商,帮助传承人将开发的产品入驻旅游景区销售。与税务部门协商,为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减少税收。与工商管理部门协商,为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的经营销售提供便利条件。另外,文化的产生、传播无地域界限,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各地区的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打破地域行政区划的界限,加强覆盖于不同地区的同类非遗项目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联合保护和开发。二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非遗保护工作。资金不足是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遇到的普遍问题,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社会资本是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目前,对文化有自觉意识的先锋人士已经积极投入到非遗文化产业。例如抚松舜太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注重整合地域自然与人文资源来规划地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方略,实施地域民俗民艺文化的产业化建设,提升行业的文化附加值,打造区域的艺术氛围与气质,扶持与保护地域文化与非遗生态等等。政府应对积极投资非遗保护的文化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以此带动更多的企业家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对文化产业的前景产生信心,投身于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三是依托文化旅游产业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近年,我省要以建设中国生态旅游大省、冰雪旅游强省、边境旅游示范省、东北亚重要旅游集散地为目标,科学整合和深度挖掘我省的冰雪文化、汽车文化、电影文化、生态文化、雕塑文化、关东文化、萨满文化等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新兴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产业对开发文化资源的日益重视,我省旅游业已经完成从生态旅游向文化旅游的转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底蕴愈发厚重,如池北区的新规划项目宝马古城,其中有体验冰雪文化的冰雪公园,有建立在兴国灵应王神庙遗址基础上的遗址公园和金代博物馆,还有体验长白山渔猎文化、木文化的渤海风情园等;池南区的规划项目讷音古城的主体工程已经竣工,讷音古城建立在女真讷音部落遗址的基础之上。从长白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趋势看,偏重于挖掘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中还只是停留于展示阶段,与此相配套的文化旅游商品仍然匮乏。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正可以解决长白山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愈发凸显长白山地域文化底蕴的厚重。同时,依托于文化旅游产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生产性保护,使之活态传承,持续发展,才能够使非遗资源由被动保护到最终的主动保护和自觉传承。

相关热词搜索: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上一篇:统筹协调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
下一篇:发展科技银行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