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法古求新 匠心独运

——访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遗传承人程苗根

文新    2019-11-25 10:39:15    人民周刊网

弥漫极目远,一叶剪洪流。

秋天的太湖退去了夏日的炎热,烟波浩渺,风清月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程苗根的工作室就在太湖西南岸的新槐村里。一幢不施粉黛的江南民居,屋后流水青苔,院内花木葱茏。站在门外,间或会听到“啪啪”的拍打泥片之声,过路的人只道它的神秘高深,很难猜中里面在做什么,而里面的人,却从来不曾失去对外面的关怀,用独特的方式和世界沟通,无挂无碍的进行着精神的游走。

 

程苗根在他的收藏室讲解他的作品

 

推门而入,熟悉这里的人会直奔西厢的工作室或陈列室。问好,落座,接过一盏紫砂壶泡好的热茶,啜饮一小口,问起古法制陶,程苗根会热情地带你参观他的古窑,欣赏他的紫砂壶藏品。他沾着一身泥巴,透着乡农般的淳朴,神情那么坚定,那么自信。四十多年了,程苗根把紫砂作为心灵的栖所,在古法中求新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

 

程苗根与他的儿子热情的向来访的好友介绍他的藏品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紫砂壶始于唐宋,盛于明代中叶,采用特殊的紫沙制成泥坯,再由艺人用高温焙烧成壶。真正的紫砂壶里外皆不敷釉,烧结密致、又有肉眼看不见的鱼鳞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一把好壶,“泥、形、工、款、功”集于一体,构成了高雅绝伦的组合。人生如茶,壶有乾坤,足以装得下岁月的沧桑,参得透人间的悲喜。

“你要好好的做紫砂壶,不能把紫砂手艺丢掉。”程苗根一直都没忘记恩师邵全章的教诲。他种过地、当过兵,在供销社干过,之后又担任耐火材料厂的厂长,期间又得到民间工艺大师邵全章的“真传”。那时,紫砂壶尚未盛行,程苗根在厂里专门建了一个小车间,组织四五个工人一起做壶。厂子在程苗根的带领下风生水起,但他对紫砂壶也越来越痴迷,最后竟然辞去了厂长职务,回到家中专心投入紫砂壶事业中。刚开始 ,因为经验不足,几百只壶全部烧坏,几个月心血全部打了水漂。但他毫不气馁,一次次重头再来。壶艺是手上功夫,有师走捷径,无师靠摸索,程苗根成千上万次在泥坯上拍、揉、搓、打,在壶上刻、划、绘、画,用执着匠心与大自然对话,在土与火的碰撞探寻紫砂壶的奥妙。他坚守着家乡的土地,寄情于山水之间,品酸甜,勤磨炼,广拜师,博采众长,努力跋涉,开辟蹊径,从模仿到创作,在紫砂壶制作之路上拾阶而上,终于渐临艺术之高峰,为世人奉献了一系列的经典佳作:

陆羽茶具参加中国民间艺术展评会获金奖;

紫砂茶经壶参加浙江中国民间艺术作品展获金奖;

参加第二届中国十大茗壶评选“古铜色双龙提梁壶”被评为中国十大紫砂茗壶;

微刻茶经仿古掇球壶,壶高11厘米,最大直径10厘米,壶体通刻唐陆羽茶经全文8360多字,被申报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参加大连第六届艺术博览会福从天降紫砂壶被评为金奖;

设计制作的陆羽塑像、陆羽茶具、煎茶道茶具均被中国茶艺博物馆收藏;

……

 

程苗根制作的明珠壶

 

从高达2.8米、周长4.48米的特大壶,到小到盈握的微型壶,程苗根在选配泥料、壶型构思、壶体系体例作、窑火温度等方面有很多“独家秘籍”,每一把壶背后都能讲述一段故事,都呈现着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艺。他做的紫砂壶充盈着一股激情,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诗兴的韵致,让人从中领略到人与自然合一与共的诗情画意。他还善于从平凡之处发现诗意的形式,善于把纷繁复杂的世界归纳为一种空间关系和艺术形态,并在其中注入匠心和情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他的紫砂壶既有写意的挥洒,也有工笔之细腻,物象鲜活、风格特异、构思新颖、造型优美,具有兼收并蓄、入古求新的气度和胆魄。

 

程苗根制作的龙井问茶壶

 

“人做一半,天做一半。”紫砂壶是泥与火的艺术,匠人们对泥土与火的认知与博弈促进了紫砂壶制作水平的不断进步。在程苗根看来,五色紫砂泥料只有经过了1000摄氏度以上窑火,才被赋予了生命。现在,市面上很多紫砂壶用模具成型、电炉烧制,不仅做工粗糙而且丧失了紫砂壶的透气性。程苗根始终认为,唯传统手工烧制的紫砂壶才有韵味,捏出来的紫砂生坯,烧造后质感与色彩的沉淀,是最令人兴奋的。制陶人力无穷,窑烧天力无尽,将质朴的泥土在火焰中化为一件件精美的紫砂壶,承载着自然的本真、生命的气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程苗根就开始不断摸索古法紫砂壶的制作。“古法紫砂壶制作所使用的的窑表面看起来非常简陋,但对于制壶人的技术要求较高,烧制时所使用的每块焦炭的大小有严格的要求,甚至需要用尺子测量。这种窑的烧制方法到目前为止算是完整的传承下来了。”程苗根说。2010年,程苗根的紫砂窑厂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程苗根被评为“紫砂烧制技艺”唯一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现在也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一员。

与紫砂朝夕相伴,紫砂已成为程苗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让程苗根欣慰的是,两个儿子从小玩着泥巴长大,耳濡目染,如今也都得到自己的真传,一家人全都从事紫砂艺术创作,在泥与火的一次次会面中接力传承着中华器物之美和艺术之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热爱成就科学梦想
下一篇:坚持所爱 风雨不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