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人到六十能想开了

2020-01-20 11:32:02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 杨 萍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古代先贤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和理解。“五十知天命”指的是,50岁之后,知道了理想之艰难,故而做事不再追求结果,呈现豁达和淡然的态度。但这个传统观念最近被“打破”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60岁知天命”更符合现代人的人生发展路径。

通常情况下,现代人从二三十岁开始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到四五十岁就稳定下来,对生命意义的探究也变少了。但研究人员发现,60岁后,人们又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此时的老人对生活感悟丰富,从容豁达。诸多研究表明,积极探索人生的人比其他人更快乐健康。

为什么现代人的“天命之年”推迟了10年呢?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认为,这和人类寿命延长有关。古时年过半百已是不易,生活比较局限,因此较早出现苍老心态,对人生“看淡”;而如今,我国人均寿命达到76岁,人生长度得到拓展,才有更多时间探索生命意义。

研究人员认为,60岁开始“知天命”还有一个原因是,退休后人们不再工作,并开始出现健康问题,一些朋友和家人可能相继离世,这让老人对生命的认知发生了改变,开始思索该怎么生活。

杨萍说,我国老人通常60岁退休,尤其是男性,60岁之前一直都在工作状态,很少为自己考虑;60岁后,子女基本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退休老人可以从“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喜欢什么”等问题上,重新拾起爱好,换个方式生活,不用受工作和时间的限制。所以说,60岁后更“自由”,更有探索生命的“资格”。

什么是理想的“知天命”状态?杨萍认为,“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可以正视生活中的缺憾,用从容的心态面对一切,不强求事事完美,只追寻平和幸福;随自己的心意,好好安排晚年生活,并尽量使之丰富多彩。杨萍给出了一些实用性建议:

接触新事物。老龄化社会必须“活到老学到老”,老人也要紧跟时代,学习新知识,尤其是能让生活更便利的新鲜事物,比如网购、网约车、移动支付等。让爱好和科技扩展生命宽度,虽至晚年,人生还有很多“可能”。

学会交朋友。人生最难得的是“老来伴”,其既可以是爱人,也可以是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平时多联系、多见面、多相处,温暖的互动能消除内心的恐惧和担忧。对于陌生人或晚辈也可以成为忘年交,不要让年龄限制自己。

多运动。身体健康是所有生命意义的前提,建议老人每天适当锻炼,即使生病也不要懈怠,但需量力而行。如果可以,不妨多尝试力量训练。

发挥余热。退休后,老人容易陷入一种无意义感,为丧失自我价值而悲伤。此时,老人不妨开拓第二职业,或参与志愿者工作,利用自己的技能和专长,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记者 高 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仿制药行业将洗牌 原研药迎来发展良机
下一篇:全民医保 广覆盖迈向高质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