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激光针”:科学家探测空气污染有了“新式武器”

代群 朱青    2020-01-07 10:48:07    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1月5日电在黑色的夜幕中,一束激光如同一根闪亮的金针直插天空。“这就是我们的‘大气探针’,可以实时监测从地面到10公里高空范围内的雾霾分布并分析其成分。”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研究中心专家张天舒说,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空气污染探测中的“新式武器”——激光雷达。

一根根“激光针”从平原、山脉、海上向天空发射,还可以车、船载的形式移动,这些“激光针”组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的大网,改变了传统的探测方式,实现了对近地面空气污染的无盲区垂直立体探测,并为治理空气污染绘制出一幅污染物传播的三维立体“路线图”。

“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束就像一根根‘探针’,可以直接获取近地面PM2.5等大气污染物的观测数据,特别是组网观测后,每一个‘探针’所获得的数据还可以进入大气物理、气象模型分析,从而动态、实时地了解雾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传输通道和总量等关键信息,建立起三维立体的污染物模拟场。”张天舒说。

这种新型激光雷达目前已在京津冀、长三角、川渝等多个人口密集区域加快普及和应用并组网观测,全国装备的总台数约500台,其中京津冀地区约200台,已经实现了观测全覆盖。

针对大气重污染“发生-演变-消散”全过程的核心科学问题,激光雷达为科学家们建立起了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立体观测网。除了固定位置的“激光针”之外,还有与之配合的重污染时段和重污染过程的车载走航、机载观测地基遥感和卫星遥感观测。

“未来几年,造成雾霾和主要二次污染物的近地面臭氧治理将成为新的关注点,成为协同治霾的突破口,这也是目前国际普遍关注的重要环境参数。激光雷达将在对近地面臭氧实时立体监测方面做出更多贡献,从而为协同治霾提供技术支撑。”张天舒说。

据了解,未来激光雷达还将在川渝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继续加大投放密度,实现观测全覆盖。同时,探测技术还将向车载、机载、星载等多平台继续发展,实现环保、气象、科研数据的共享,全球科学家就可以合作起来,共同研究治理地球大气污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今年我国初次较强雨雪天气逐渐铺展 多地交通受影响
下一篇:眼见未必为实 小心诈骗!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千万不要扫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