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化文化传播 强化审美体验

吴艳丽    2020-04-21 15:35:41    人民日报

                                  

 

和着春之生机,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持续释放活力。中国国家博物馆便通过盘活数据资源并进行深度加工,在线推出“云端国博”,通过“云看展”“云直播”“云欣赏”等模式,为公众呈上“好展、好课、好文物”,让服务大众的方式有了更多可能。

打开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便能在“云端国博”开启“云看展”。40余个古今中外艺术展,包括线下已经落幕的热展如“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以及基本陈列展如“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等,现今已在线上以虚拟展厅形式呈现,除了有经典展览展品的图文介绍和部分作品高清欣赏,部分展览还提供语音导赏。相对于虚拟展厅的“粗读”,为满足观众“精读”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国家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自2月20日起在抖音开设由讲解员解读虚拟展厅等系列直播,网友热情点赞。

无独有偶,点击“国家博物馆公共教育”官方微信上的“语音导览”,也可以在线阅读并聆听国博学者对“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等展览的详细解读。为开启观众多重体验,日前,人民日报客户端联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全国数十家博物馆及科技馆,上线“奇妙漫游云逛展”专题,既可以聆听现场语音讲解,还可以观看VR视频讲解、三维文物展示,以及进行展馆虚拟漫游……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为充分发挥“大学校”的育人作用,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学术品牌活动“国博讲堂”以《国博好课》的新形象搬上云端,重新梳理甄选精品素材,辅助图文资料,邀请“文博大咖们”对值得反复回味的展览和藏品进行背景知识的深度聚焦和延伸解读。打开国博官网和官方微信,便能聆听孙机《试说“鎣”的功用》、王蒙《〈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之一——对〈红楼梦〉的不断发现》、扬之水《买椟还珠的理由:漆盒的造型、纹饰与功用》等课程,而每一讲下面“课堂作业”的设置,更是强化了与公众的互动,深化了公众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为进一步实现寓教于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国博好文物”栏目推出“三维珍品”,使观众在家便能360度仔细欣赏国博典藏。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补充,“国博君”官方微信上的“云欣赏”栏目,以每期一物等方式,辅以大量高清图片、视频和语音导读,以及历史背景解析、美学阐释等相关阅读,让观众尽赏国博珍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还在官方微博等平台设置多个话题栏目,策划了多项线上互动性趣味活动;其新版英文网站也于近期上线运行。随着线上建设的不断深化,中国国家博物馆更多知识大门将被打开,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将“飞入寻常百姓家”,普惠大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连环画——《致敬春天的使者》
下一篇:北京:博物馆“直播热”缩短文物与公众距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