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探寻红色遗迹 聆听革命故事

——西安市鄠邑区83岁老党员的信念坚守

2021-03-31 16:20:33   

“94年前,这里曾是大革命时期西安市户县(现名西安市鄠邑区)东索村惨案发生地,惨案中有9位农民自卫军战士壮烈牺牲。现在,这里设立了东索村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录并保存了“5.11”惨案发生的过程及英烈事迹。”志愿讲解员石志瑞向参观者讲述道。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鄠邑区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十个一”群众庆祝活动的热潮。近段时间来,位于西安市鄠邑区东索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讲解员石志瑞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东索村革命烈士纪念馆修建发起人之一,现年83岁高龄的他仍在用余热传承革命历史,用信仰坚守初心。他每一次声情并茂的讲述,都引起了参观者的共鸣。

石志瑞,西安市鄠邑区五竹街道东索村人,儿时,他常常听“东索惨案”幸存者讲述那段革命历史,在耳濡目染中对英烈事迹牢记于心。1994年退休后,东索村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建了起来,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熟知这段历史的石志瑞担负起了义务讲解员的重任,这一讲就是27年。就是这位不会说普通话,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红色讲解员,用鄠邑方言将“东索惨案”这段历史传播了一年又一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石志瑞回想起当年修建烈士纪念馆的事儿,仍然历历在目。

1993年,东索村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小组。几经商议,大家认为东索村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把先烈的业绩展示出来,让英魂得到安慰,让大家有一个学习、瞻仰烈士的场所。1994年,决定以“5•11惨案”遗址关帝庙为基地,修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的修建得到户县民政局、关工委、团县委、党史办和五竹乡党委的支持和指导,本村在外的职工、县内知名人士也纷纷为烈士纪念馆捐款。

为了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革命历史,石志瑞老人多方搜集文史资料,后来又请画家宋厚成先生绘制20余幅图画,以连环画的形式介绍斗争场面。同时,东索村关工组还动员村民们捐献农民自卫军曾经使用过的大刀、长矛等物品陈列于馆内。就这样,一个较为完整、图文并茂、实物相辅的烈士纪念馆终于建成了。

 

 

现如今,83岁高龄的石志瑞,依然在纪念馆内义务参加日常维护管理和讲解工作。石志瑞说,他这辈子做得最成功的事,就是发起并修建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馆,保护了革命遗址。(赵静 杨瑞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在延安启动
下一篇: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丨险象环生的旅途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