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铁军“移山”记

——十四化建锦州南山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建设纪实

李东周 杨扬 刘世举 郭晓慧    2021-08-12 15:51:37    中国化工报

化建项目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管网如织、塔吊林立的工程图,然而日前,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锦州南山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现场,中国化工报记者看到的却是一幅碧草青丘、花香鸟语的生态画。

如果事先不告知,没有人会想到,这里曾是一处几十年无法根治的城市烂疮——锦州南山垃圾填埋场。从2019年开始,有“铁军”之誉的十四化建,凭借化建央企的专业性和自身的硬实力,在这里打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生战、环保战、攻坚战。那些汗雨淋漓下的一铲一锹、一掘一砌,都成为解民忧、纾民困、美市容的回春妙手。

怎堪其扰,民生工程开工为民

一个城市最丑陋的地方是哪里?垃圾填埋场肯定是获票最多的答案之一。但正是这份丑陋,支撑起人类生活的衣冠楚楚、珍馐美味,支撑起现代社会的便捷舒适、丰富多姿。如果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雨果语),那么垃圾填埋场就是城市的底气。然而,生活在锦州南山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居民不仅感受不到底气,还要长年忍受臭气。

 

11.jpg

“垃圾山”原貌

 

“这座垃圾场是锦州城的一颗毒瘤。”一位孙姓居民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一道大山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整个锦州的生活垃圾全部运到这里填埋,最后堆成了这座占地16万平方米、高90米的“垃圾山”。这儿离市中心不到4千米,恶臭随风四散,有时市中心都能闻到臭味儿,附近的居民更是一年四季连窗户都不敢开。

“看到那几座楼了吗?”这位居民指着一个大院子说,那儿原来是锦州精神病医院所在地,后来医院实在忍受不了臭气熏天的环境,不得不搬走。

这颗“毒瘤”也一度让锦州市政府头疼不已。锦州市住建局一位负责人透露,他们做过多方努力,但填埋场治理困难重重,既要做“三废”处理,又要做环境修复,施工难、任务重,谁有能力干,谁又愿意干?

2019年,锦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下大力气根治毒瘤,还市民一方净土蓝天。凭着近年来市政、环保工程领域的良好业绩和优秀的技术方案,十四化建成功中标,成为南山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的施工总承包单位。

作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旗下的实力派,十四化建近年来不断探索实践新的发展模式,以行业相关多元化和能力相关多元化为两条主线,在巩固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市政、环保、基础设施、房建等新的业务领域,持续催生发展新动力。这支由基建工程部队转成的化建“铁军”,曾先后完成国内外大中型项目1600余项。如今,他们已逐步形成做优化工传统主业,树起基础设施、市政建筑、长江大保护、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大型低温储罐、新能源等特色品牌的综合性工程服务公司。

有化建央企承接项目,垃圾场附近的居民们心里燃起希望,无数人翘首以盼。

当年,该项目被锦州市委市政府列为“锦州十大民生工程”。

不辞其劳,愚公移山改换新颜

2019年10月,南山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正式启动。当年12月16日,填埋场正式封场。

项目负责人索大江介绍说,他们要先做愚公,把“垃圾山”整形,将不规则的“山”体一一摊开再层层推平、压实、覆土,然后覆盖HDPE膜,装上渗沥液处理设备和废气导排火炬。然而,建设伊始,他们就吃到了苦头。

一是臭。“我们刚来的时候,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恶臭熏天,成群的乌鸦啄食着垃圾,一点都不怕人。”一位项目部管理人员说,看着如山般的垃圾,闻着令人几欲呕吐的恶臭,所有人都惊呆了,有人甚至下意识地打起了退堂鼓。实际情况更加糟糕,在施工过程中,项目上20多个管理人员、100多个施工人员,初到现场几乎没有不呕吐的。哪怕戴着厚重的防毒面具,仍然会被臭味熏得喘不过气起来。特别是夏天,闷热恶臭交加之下,更加难以忍受。

开弓没有回头箭。附近居民在期待,无数人在关注,难以忍受,也得忍。

 

微信图片_20210811154627.png

“垃圾山”堆体整形

 

二是冷。为了降低空气污染,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项目团队将堆体整形工程工期排在了施工条件最艰苦的冬季。东北的冬天严寒刺骨,风如刀割。尽管如此,项目团队每天现场施工仍长达10个小时。“垃圾山”旁,上百台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近两百号穿着大棉袄、戴着防毒面具的施工人员沉默地忙碌着——在这样的恶臭里,他们喊不出号子;而在这样的严寒里,他们穿两层棉服仍瑟瑟发抖。

“每天最幸福的事是中午能下山吃顿热饭、喝口热汤。”回忆那段时间的施工生活,索大江眼睛红了,这位豪爽的东北汉子竟然失声哽咽,“我们团队员工们真的太不容易了。”

但作为负责人,他必须坚持住,他必须作出表率,他必须是最辛苦的一个,“十四化建从来都是‘跟我上’,没有‘给我上’。”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三是紧。432万立方米垃圾,要经过一层层推平、压实、覆土,在机械装备故障率高的冬季施工且实际山体整形工期只有90天,怎么算都很困难。为了赶工期,他们将整个山体划为6个区,调集了120台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进行流水作业,每天早上7点开工,晚上5点收工……就这样,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在一步步接近。

然而,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项目带来了巨大冲击——既要应对工期紧张的沉重压力;又要规避疫情防控的巨大风险。项目团队一边顶住压力加班大干抢工期,一边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强化安全管理,硬是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

2020年3月15日,项目堆体整形施工顺利完成,比预定工期整整提前了1个月。

 

07.jpg

封场航拍

 

此后,在项目团队全员努力下,项目节点一个个实现。2020年4月15日,HDPE膜覆盖完成;2020年5月15日,山体覆土完成;2020年6月10日,渗沥液处理设备安装完成;2020年6月28日,盘山道路全线贯通;2020年6月30日,气体导排火炬点火成功,2021年5月30日,草籽播种绿化完成。

今年6月15日,锦州南山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顺利通过整体竣工验收。

尽显其美,锦绣之州有凤来栖

来到项目现场,一个阡陌纵横、绿草如茵的高丘耸立眼前,曾经的“垃圾山”如今景色秀美,与附近的地貌风光几乎融为一体。周边修起了坚固的防渗墙,以避免污水外渗。从“山”顶到“山”脚还修有完备的排水沟,能够防止雨水蓄积。

 

12.jpg

 

据介绍,项目配套建设了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的火炬设备和渗滤液处理系统。“垃圾山”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沼气)收集后在火炬燃烧。污水则通过埋在内部的泵收集到调节池中,再进入反硝罐进行处理。

 

13.jpg

运行车间

 

高丘旁有一排泵房和设备间被鲜花簇拥着,新建的MBR(A/O+外置式UF)+NF渗滤液处理系统正稳定运行,据介绍,该项目采用“MBR(A/O+外置式UF)+NF系统”。NF系统浓缩液采用“分子筛膜+高压RO系统”工艺。系统出水稳定,耐冲击负荷性高。首先厌氧去除污染物,利用反硝化脱氮原理去除氨氮,有效减少二次污染;整个处理站占地面积紧凑合理,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人机界面操作,并配备报警功能,有效保障系统安全运行。渗滤液处理站的正常运行,实现了化污为清的目的。该系统渗滤液日处理能力150吨,出水水质达标。按照设计预期,10年后,“垃圾山”下的污水将基本排尽。

站在“山”顶放眼四望,天高地阔,长草覆野。管理人员说,这种草叫高羊茅,能够长得很高,收割后可以喂牛羊。

走在路上,随时可见鸟儿飞起。“现在乌鸦不来了,满‘山’都是喜鹊和其他鸟类。”项目工程师田浩然告诉记者,整个“山”体表面积23万平方米,这里已经成了众多鸟群栖息的乐园。

 

16.jpg

项目车间远景
 

“你看那些窗户,以前一直关着,现在经常敞着。”他指着附近一排楼房说,“这说明老百姓认可我们的工作!”

记者注意到,附近有一个住宅项目正在施工。“以前这里臭气熏天,很多人搬离,谁会在这儿盖房子?现在环境好了,前来散步的人越来越多,新楼盘也开建了。”一位遛弯的居民透露,这个楼盘价格在8000~10000元/平方米,还挺受欢迎的。

“没有一种初心,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高尚;没有一种使命,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伟大。”看着眼前的“山”、城、人,索大江说,这是十四化建的坚持。

 

17.jpg

项目现场绿草如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生态保护 高原增绿
下一篇:多途径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新模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