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刘丽:构建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本刊记者 何娟    2021-03-25 10:27:49    《人民周刊》

2021年全国两会刚结束,全国人大代表刘丽就返回安徽合肥,从人民大会堂到康养驿站社区小课堂,她迫不及待地要跟她的忘年交们分享会上的好消息。“年轻人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就能收取最新信息,大部分中年人可能比较习惯借助电视看新闻,面对老年人,最好是亲自把消息给他们送到耳朵边儿上。”

 

刘丽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徐国康 摄)

 

2010年,刘丽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次年荣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那时她还在厦门一家足浴城打工,省吃俭用资助贫困学子,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洗脚妹”。很多人都听说过刘丽的公益善举,随着爱心助学的队伍日渐壮大,近些年,她又把目光转向敬老助老。“每年两会,老年朋友都非常关心和重视,他们给我提建议,委托我把一些问题带上会,参与热情都很高。”刘丽说。

春焕万物生,眼下,江淮的雨季又要来临,叶国华老人却再也不为出行感到担心,“以前下雨天,站在马路边半个多小时都拦不到车,现在手机一键呼叫,司机主动到达家门口、打电话喊我上车,哈哈!”

“老年数字鸿沟”成为2021年全国两会关键词,在此之前,刘丽康养驿站社区小课堂早就开始了给老年人培训使用智能手机的课程。“照相、打车、看高德地图、上医院挂号、扫码使用健康宝……最重要的是,她讲的我们都能听得懂,教的都很实用,比我们的孩子还有耐心!”谈到学习智能手机的心得体会,张晓健老人分享了大量“干货”,他告诉记者,刘丽经常利用周末的休息日来给老人上课,“除了教我们用手机,还安排了健康、法律、防诈骗课程,很多节日也都跟大家在一起,给我们理发,为我们过生日。”

老年群众积极为两会建言献策,在原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完全没有坐享民生福祉的心态。晚上10点多,看到大家还在微信群里交流学习,刘丽笑着表示,“大爷阿姨们可能反应比较慢,但是从未停止思考,有时候抛出一个问题,半夜12点都还有人在群里互相讨论。”

疫情下的全国两会开启云模式,刘丽也是较早就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大代表之一。早在2014年,她就通过微博、QQ群,借助网络平台,积极进行线上线下履职。

秀才不出门,知尽天下事。互联网帮助人们建立联系、获取信息,但在刘丽看来,“很多问题还是得实地去了解、当面去沟通。”作为安徽省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2021年是刘丽履职的第七年,从打工妹到创业者,她每年都花大量的时间走访工地、深入农村、走进社区做调研,在两会上传递来自基层的声音。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十四五”开局之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刘丽重点就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刘丽了解到,截止到2019年底,安徽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多达117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8.41%,其中,农村老年人口约有825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70.4%;农村留守老人约有133万人,约占农村老年人口的16.1%。精神慰藉缺失、生活照料缺乏、经济供给不足,是留守老人面临的三大痛点。

刘丽发现,从老人自身的角度考虑,养老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个人的观念层面和经济条件。“公办养老院的免费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孤寡老人、特困人群都有政府兜底。但很多老人是有子女的,只不过子女在外打工,平常生病基本都靠自己硬扛过去,更不舍得让孩子花钱送自己去养老院,最终还有可能因病致贫。”她告诉记者,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只有极少数的农村老人在观念上接受付费入住养老院。“有的人还是有养儿防老的思想,希望跟下一代住在一起,但也有人因为跟儿女闹矛盾,坚持独居生活。”

对此,刘丽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根本上引导农村居民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要对农村老人进行摸底排查,进行细分规划;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保障措施,让有实际需要的老人都愿意住、住得起养老院。“政府兜底不能‘一刀切’,需要关注失能、半失能的特殊人群,关照有子女但却独居的老人,尊重身体健康有劳作意愿的老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除了保障基本生活,还应该关怀老人们的精神家园。”

 

刘丽为老年人免费理发。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有43家公办养老机构,共有870位老人入住。以古城镇养老服务中心为例,100个床位的入住率仅为20%。农村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此外,养老人才缺失,适老性设计滞后、场地设施配备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制约着养老院服务质量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能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才是提建议的重点。”如何整合资源,让公办养老机构物尽其用,优化养老环境,构建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刘丽2020年一直都在关注的问题。探索之路从皖北到皖南,在六安市金寨县燕子河镇康养中心,她找到了相对成功的参考样本。

烧柴火饭、坐八仙桌、吃火锅……住进养老院,依旧可以保持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感受乡土气息。“老年人不愿意进城,一是留恋这个地方的人,二是留恋老地方熟悉的生活状态。我们就结合地方特色,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养老。”据燕子河镇党委书记杨林涵介绍,目前,当地康养中心的入住率已经上升至90%以上,除了满足特困人员的需要,还吸引了多位老人自费入住。“在政府利用专项资金建造房屋的基础上,通过医养结合的模式把养老和治疗康复融合在一起,引入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管理,降低收费标准打造微利型养老机构,服务全面提质升级,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

对此,刘丽深有感触,她在会上提出,设立农村养老机构,应立足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加大资源统筹力度,将闲置的校舍、村部、厂房等有效利用起来,加以整修和改造,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深度推进农村医养结合,特别要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集中供养和照护,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增加日托、上门等服务功能,加大资本进入社会养老的引导和激励力度,给予运营、房租、康养等方面的补贴,鼓励社会、企业、个人支持参与农村养老事业。

(《人民周刊》2021年第5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黎川“微型工厂”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下一篇:巴中市巴州区:推进2021年春耕生产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