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让路 教育部的“睡眠令”来了

2021-04-07 14:11:11    中国商报

(记者 彭婷婷)教育部于2020年12月委托有关研究机构对10省(区、市)开展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监测结果显示,小学生、初中生平均睡眠时长分别为9.5小时和8.4小时,睡眠时间均不达标。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中小学生必要睡眠时间,并对作业、校外培训、游戏等管理作出规定。

 

学生睡眠普遍不达标

“如果可以谁不希望孩子能早点睡觉?”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家长,得到的普遍回应是:由于学业负担、通勤时间等原因,孩子能保证充足睡眠几乎是一种奢求。

“我家孩子是晚上10点睡,早上6点半起床,睡眠时间大概8个半小时。”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家长郑女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孩子学校上课时间是阶梯式的,六年级最早,低年级会晚一些,我们是7点半到校,所以7点就准备出门了。我家附近的初一孩子,6点40就得到校。”

在说到自己孩子睡眠情况时,一位小学4年级的学生家长张先生对记者表示,孩子睡眠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孩子在上4年级以前每天晚上11点左右睡觉,早晨6点半起床,最多睡7个多小时。

“影响孩子睡眠的原因主要是作业多,学校要求家校共育,但老师留的作业好多孩子并不会做,必须家长进行辅导。”张先生说,“以前多是考虑学生就应该以学业为重,孩子和家长累就累点吧。但现在想一想,其实孩子的很多时间没用在好好学习和健康成长上,反倒是时间都用来应付校方和老师了。”

高质量的学生睡眠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各方的配合。“孩子现在上4年级换了班主任后,调整了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现在孩子睡觉都能在晚上9点之前。”张先生说。

“影响中小学生睡眠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学习负担过重、作业布置过多、网络游戏成瘾、家庭生活环境、时代特征、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副主任张家勇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学习因素和网络因素外,现代家庭夜生活普遍延长,睡眠时间延后成为常态,几世同堂的家庭更是对学生充足睡眠造成一定的干扰。

 

明确必要睡眠时间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通知明确要求了三个“重要时间”。

具体来看,一是必要睡眠时间,即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二是学校作息时间,即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有条件的应保障必要午休时间;三是晚上就寝时间,即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睡眠问题,通知还提出了三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

在作业方面,通知要求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要对此进行针对性分析,加强辅导,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在校外培训方面,通知要求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在游戏方面,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技术手段加强监管,确保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通知是教育部为抓好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五项管理采取的系列措施之一,是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必将提高全社会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意识,让政府、学校、家庭形成合力保证学生充足睡眠。”张家勇说。

“一系列要求对于改善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睡眠令”的颁布,对于孩子到校时间和就寝时间,有了底线标准,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有很强的约束作用。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提升孩子成长环境,进一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还需多方形成合力

家长们普遍认为,早睡要求落实起来仍存在一些难题。“不太现实,每天要求7多点就到校,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动作再快,吃早饭、路上堵车,怎么也得个把小时,怎么可能睡到7点再起床。”“政策是好的,但升学的压力确实也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

王清林认为,一项政策要得到有效落实,需要多方面进行配合。尤其是家校层面的配合。山东潍坊多年前出台了规范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推进了“亲子共成长”家庭教育工程,通过家庭教育工作的普及,让家长和学校达成一致,共同维护好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目前该市呈现出“轻负担、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教育生态。

与此同时,“做好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和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张家勇表示,让单纯依靠反复刷题、增加时间投入提高成绩的做法无法奏效,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学业负担的病根。不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通过教育督导部门督促地方政府和学校落实好各项措施。

此外,应逐步完善社会用人制度。“营造人人可以成才、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各展其才的社会环境,让家长回归理性和常识,不在高考、中考等环节过于纠结、焦虑,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身心健康才是孩子幸福美好生活的通行证。”张家勇说。

“改善中小学生睡眠要改变教育理念,不能让‘睡眠令’效果大打折扣。”对此,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也颇有感触,他对记者表示,有关方面要在政策、学术体系、教学内容,教育体系、人才评价体等几方面做调整。改变唯考试、唯论文、唯学历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改变单一教育培养体系和选拔体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养老床位“搬”进家 多地创新举措夯实养老“第三张床”
下一篇:共享充电宝为何在喧嚣过后坚挺不倒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