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能源大数据,再造传统产业生长基因

梁喜俊 王晓涛    2018-07-25 19:03:56    中国经济导报

7月19日下午,在2018’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鄂尔多斯能源大数据高峰论坛”上,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臣华面对全场听众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工业增长5.5%,喜的是,能源贡献占一半,是支撑工业稳定运行的基础;同时忧的是,内蒙古发展的新动能在哪儿?”
     杨臣华的疑问,其实正是能源大数据高峰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召开的初衷之一。正如鄂尔多斯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倪嘉宇所说:“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快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变革时代,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产业面临新的产业革命,有识之士也在苦思求索,如何通过创新、互通、开放实现整个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云”上鄂尔多斯:开启数据驱动新时代
 
      众所周知,鄂尔多斯市是一座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强的现代化城市,今天的鄂尔多斯正面临着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考验。伴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鄂尔多斯也在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本地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如何将“互联网+”与本地的产业和资源禀赋相结合,使大数据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倪嘉宇表示,近年来,鄂尔多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依托独特的区位、气候、地质、电力、政策优势和条件,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鄂尔多斯市将云计算列为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大力推进。2010年,鄂尔多斯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重点地区。2013年,鄂尔多斯市积极延伸产业链,打造大数据云计算基地,统筹布局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云计算产业园和空港物流园区、鄂尔多斯大数据中心两个大数据产业基地。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作为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鄂尔多斯市积极推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数据产业平台,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推进大数据产业应用。
      经过几年的发展,先后建成了云台互联、中国电信鄂尔多斯云基地、中国联通鄂尔多斯云基地等5个数据中心,具备8.7万台物理服务器的部署能力,已安装运行1.4万台服务器,引进京东集团、软通动力、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魏东科技等一批知名企业,全市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等领域开展大数据深度应用。特别是在能源大数据方面,随着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等新业态项目的顺利实施,能源大数据及关联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可以说,鄂尔多斯按照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的思路,正在乘势而为,借力而行,“云”上鄂尔多斯正在开启数据驱动的新时代。预计到2020年,鄂尔多斯市的大数据产业将实现产值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大数据产业必将成为支撑和引领鄂尔多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鄂尔多斯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内蒙古自治区日益浓厚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氛围息息相关。内蒙古大数据局副局长杜钢峰说:“内蒙古大数据发展势头强劲,应用前景广阔,政策保障有力。”据介绍,内蒙古在用能需求侧管理、智能化供给、能源信息共享应用、能源大数据平台开发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内蒙古设立了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大数据产业与产业深度融合示范应用,推动建设内蒙古煤炭交易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在能源数据采集、智能管控、用能监测、能源交易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能源大数据的开路先锋

      在“鄂尔多斯能源大数据高峰论坛”上,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与国能580·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马志春与国能580·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董事长温琳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
      据了解,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是国有企业“阳光交易”平台,拥有大量优质的企业股权、实物资产、矿业权、债权等转让项目和投资机构信息,信息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唯一的综合性区域要素资本市场。
      国能580·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则是“全国煤炭交易市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成员单位之一,是国家有关部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鄂尔多斯市等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重点支持和打造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类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该中心本着安全标准、绿色低碳、服务创新的宗旨,积极探索新常态下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提升打造集煤炭现货交易、非煤产品交易、价格指数发布、信息数据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综合服务为一体的能源大数据跨界融合服务平台。
      据悉,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借助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共同探索以煤炭为主的上下游产业链领域的合作,加强平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共同推进煤炭、煤机设备、煤化工产品、边角资源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整合双方资源实现共享,推动建立以能源类大宗商品和煤机设备为主的线上交易系统,形成服务于以煤炭为主的上下游产、供、销互相联动的线上、线下交易业务支撑体系,推动鄂尔多斯煤炭、装备制造、煤化工等产业转型创新升级。
      温琳表示,能源大数据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近年来,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基于互联网进行模式和机制创新,“公司投入很大,交了不少学费,走到现在,还在路上”。他认为,大数据要与产业真正融合,现在的融合程度还只是皮毛,能源大数据的发展,除了需要企业自身加强技术创新外,也需要政府在机制、体制和制度上进行创新。“实现企业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不是一个企业的事,而是整个产业整个生态的事”,展望能源大数据未来的前景,温琳充满信心道,“大数据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数字经济时代:要重塑商业价值

      温琳认为能源与大数据的融合目前发展水平只是皮毛,是基于对行业现状的清醒认识作出的判断。这一观点在国内著名信息化专家孙惠民那里得到了佐证。他展示的一份麻省斯隆管理评论的统计数字表明,能源化工企业的数字化成熟程度在各行各业中相对较低。以满分10分计,信息技术行业数字化成熟度最高,为6.23分,通信技术为5.89分,交通、旅游为5.18分,而油气/炼化仅为4.68分,低于银行、零售、汽车、医药、消费品,至于煤炭,则归为其他一类,得分为4.2分。
      孙惠民认为,人类社会商业价值的演化历程,就是一部需求发展史,而需求发展史,就是在技术驱动下的商业价值持续重塑。他说:“未来的公司会变得越来越轻,相信有一天,大数据会作为一项资产写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
      对于价值,杨臣华也有着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内蒙古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要大力发展现代化能源经济。目前,内蒙古能源经济结构单一化、重型化矛盾突出,现代电网、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能源转化利用水平低,特别是煤炭深加工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对于企业的产品,企业传统的做法是用成本体现价值,如人工成本,结果道路越走越窄,我们现在要用技术体现产品的价值。”他说。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认为,煤炭产业要借助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去创造新的价值,即“互联网×煤炭产业=重资产的轻资产化经营”。
      与学者不同,企业家对价值的认识更为直接。上海煤炭交易所副总裁周欣晟将能源大数据的价值划分为三级:初级是通过煤炭的大数据,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供需关系的变化和价格的变化,使做现货贸易和期货的企业获得商业利益。中级是基于大数据,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降低产业供应链的成本,做好煤炭供需网络的规划和布局。高级则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利用大数据使国家的能源安全得到保障,工业民用的能源供给稳定。他认为,煤炭产业调控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预测。“煤炭大数据绝对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件落地的事情。互联网必须解决现实的问题,创造商业价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他说。
      朱岩强调,能源大数据要围绕能源,构建新的产业形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能源大数据首先是价值大数据,而非数据大数据,单纯地建设IDC(数据中心)并非我们的目标,”他表示,内蒙古发展大数据的目标,应该是“如何利用所掌握的大数据,去构建内蒙古乃至整个中国的能源新时代,企业要从过去长期做行业的跟随者变成能源领域的领跑者,企业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相关热词搜索:基因 能源 传统

上一篇:煤炭迎来市场复苏,但产能过剩仍存压力
下一篇:质量兴农开新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