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领军中国高铁 倡导自主创新

——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

夏天    2018-04-12 01:59:09    人民周刊网

贾利民教授

 

他是高铁技术领域的一位资深专家,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在中国高铁自主创新道路上兢兢业业扮演着“见证人”“规划者”“布道者”的角色。

他就是贾利民。30余年来,他一直耕耘在智能技术、智能交通技术和高铁技术领域,受到了学术界和相关行业的高度赞誉,他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主持的“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框架体系结构研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示范体系研究”以及“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研究为我国轨道交通智能化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发展奠定了最早的基础,也因此成为公认的“铁路智能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学科领域的创立者、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研究的开拓者。

 

科技报国  责无旁贷

1963年,贾利民出生于新疆兵团十师181团一营驻地阿勒泰克木齐。当地交通的不便,使他从小就立志要为我国的铁路事业做出奉献。1984年,贾利民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开始奋战在科研一线。2004年,他来到北京交通大学,此时正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关键时期,青藏铁路建设运营为贾利民和他的学生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的铁路综合监控与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提供了最好的实践机会。

贾利民带领科研人员开发了“青藏铁路运营与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形成了完全自主的应急调度指挥中心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运营组织、安全保障、应急救援全过程集中统一的可视化数字化管理——“数字青藏铁路”。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大规模快速发展,运营安全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而智能化运维是与安全保障是密切相关的。

贾利民认为,没有体系化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工作,要想实现智能运维,并使高安全、高效能、低成本的健康管理得以实现,这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轨道交通的健康管理,贾利民将其核心技术链梳理为检测监测、状态感知等,并主持完成了城轨列车在途服役状态感知、故障诊断与预警等关键技术的科研课题研究,实现对隐患的辨识和在途预警,对关键装备或零部件实现寿命预测,关键装备的健康管理也从而得以完成。这也使得广州地铁运维安全保障、健康管理走向一体化。先进科学的轨道交通健康管理理念,使贾利民在十二五期间主导和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高铁基础设施与服役状态检测与运维支持”等项目时,充分贯彻实践和验证他一直努力建立的轨道智能运输系统的技术体系。自然地,他被公认为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和安全保障领域的技术领航者与战略专家。

 贾利民教授(中)工作中

 

自主研发走向国际

智能化高速列车不仅首次实现了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传感网技术在大型交通运输装备上的工程化应用,而且使物联网、传感网、列车控制网络、车载传输网络等多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自检测、自诊断、自决策能力的智能化高速列车。科技要先行,技术为主导。为了实现技术上的跨越,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系统整体智能化水平,促进我国铁路在国际上提高竞争力,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地进行全面和综合信息化已在铁路系统全面展开。贾利民致力组织推动实施的“智能高速列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样车研制”项目为我国高速列车为代表的高端轨道载运装备的智能化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未来发展奠定了架构和技术基础。

付出无数心血,换来丰硕成果。贾利民率先提出的“城市轨道列车运行过程全息化状态在途监测、预警与运维支持关键技术”体系,是以广州地铁为主组成产学研联合体,基于物联网、传感网、车联网和移动传输网“四网融合”基础,成功研制出的全息化智能感知、预警、应急与运维支持一体化技术与成套系统装备。这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投入规模应用的第一个完整的智能列车系统,代表了世界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趋势和方向,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向主动安全保障和高效运维转型的进程,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让我国高铁技术不仅要跨进世界高铁先进行列,还要引领世界高铁技术和产业的未来发展,成为贾利民新的追求。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在他和中国高铁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进入 “高铁时代”,中国高铁最终形成了比肩西方先进水准的体系化新技术和新标准,缔造了新的中国品牌,成为我国“大国”和“强国”标志的“国家名片”,。

此外,贾利民和高铁创新团队还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高速列车谱系化和智能化的概念体系、技术架构和实现途径。贾利民称,此比欧洲“制造4.0版”的提出还要早好几年。

 

勇担重任  培育桃李 

贾利民始终认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成果是高端人才队伍的培养,他期望他的先进技术理念得到传承、得到扬弃,促进我国技术领域和行业的发展。为此,他愿做一个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人,为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甘愿无私奉献。在实际教学中,他严格秉承“为学在严,为人在正”的为师风范,严于律己,处处表率,他的这种优秀的品质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担任教授外,他还是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席教授。

30余年来,这位为轨道交通智能化技术奠定基础的铺路人,国内外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理念、架构和技术体系最早的勾画和实践者,我国高铁技术发展的“布道者”,默默耕耘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行僧”,义无反顾地行走在高铁科技的最前沿,践行着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崇高人生理念。他的果敢、坚定、智慧和执着,成就了他人生最美的风景,也塑造了一位无私、执着的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应有形象。

 

相关热词搜索:高铁 中国 贾利民 夏天

上一篇:药水有魔法 细胞逆生长
下一篇:农业遥感与气候变化前沿技术研究展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