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朱康有    2018-10-18 13:36:53    光明日报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春节团拜会的讲话当中引用的这句典故,成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的主题。这一集节目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讲到重视家风,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的重视,阐释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句话强调了家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涉到国家统治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家庭是社会组织机构的细胞,“细胞”出了问题,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的发展,而且还关乎社风民风,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当今现实生活中,有的家庭家教严、家风正,涵养了良好的修养、家风文化;有的家庭却疏于家教、家风污浊,酿成悲剧。

在儒家《大学》经典中,从格物致知到平治天下的“八目”或者说八个阶段,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整体的文化内涵与结构。包括修身在内的前五个阶段是“内修”,从齐家开始则是外用的逐步展开,社会和国家治理具有某种同构性。可以说,家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使从事“天大”的千秋事业,仍要从个人的修身齐家这个基点做起。根基不牢,小则后院失火,大则地动山摇,除赔上身家性命、家庭家族跟着蒙羞外,对社会、对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估量。

家风家训中体现的家道,可以转化为对社会和国家的深切感情。历史上一些名门望族历经几百年、上千年而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风家训传承在家族延续中发挥的规范和制约作用非常突出。家训既有典型代表性,又有广泛适用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不是为“一家一族”所有,而是融入整个中华文化的结晶中。我们把“家庭”看作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意味着透过家庭之“道”,不仅能透视一个家庭之兴衰,还能体察一个社会之变迁。

自汉代以后,家教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出现了“家训”“家范”“家仪”“家规”“治家格言”等家教书籍。这类家教书籍原本为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教化范本,因其寓“教”于“孝”“亲亲”之中,有效地起到了道德教化作用,其中所宣扬的“勤俭持家”“六亲和睦”“尊老爱幼”“以身作则”等观念,无疑也成为全社会应效法的美德。因此,在宋明清时期,“家训”被刻板成书,流传越来越广,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教育中的重要史料。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其内涵容纳广阔,在传承过程中牢牢刻印在子子孙孙的头脑中,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价值威力和鉴戒功能。

《论语·学而》中讲的一个道理是:“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引申言之,好的家教之风能够孕育出好人,好人必然是社会秩序的促进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好的家风不但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尽管我们今天不再强调“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可资借鉴。《论语·为政》记载了孔子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家道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道理,广义的政治活动包含并延伸了家道。按照孔子的观点,既然普通的家风家道里面,都蕴含着深刻的参与政治活动的意义,那么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道家风问题就具有了双重的意义。

好的家教,胜过好的学校;好的家风,强于万贯家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名言,寥寥数语道出了家族兴衰的道理。决定一个家庭的并非财富多寡,如果没有良好的家风、门风,再多的财富也传不下去。所以,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自己手中的权力,才能既经得起良知道德拷问,也经得起后人历史评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此言得之。

(国防大学教授:朱康有 )

相关热词搜索:之本 天下

上一篇:敬老爱老 传承孝道
下一篇:拨动中国人的“文化时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