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雅正家风滋养美好生活

缪建东    2018-12-06 14:45:35    中国教育报

家风是我国传统家庭文化的精髓,超越时空,代代相传。当人们传诵、认同、实践祖上传下来的家风时,也就意味着家族恪守的思想和道德有了生命,秩序和文化在民间实现了最可靠的传承。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予以支持,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回归。新时代给家风建设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树立高度的家庭教育文化自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解决当代教育问题的理论智慧,用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情怀推进新时代的家风建设。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文脉,伴随着文化与教育的兴盛,新家风建设才能更加持续、更有底气、更有后劲。

 

1 从教育角度认识家风的内涵和价值

家风传承是我国特有的源远流长的社会教育、强本固基的价值教育、慎终追远的传统教育、求善求美的终身教育。

家风是社会教育,让人领悟到个人与家族、国家之间的关系,领悟到群体生活的道德准则,领悟到道德规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把个人需要与社会教育联系起来,促进每个人将小我和大众统一起来。家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根,是中国人生存状态最典型、最集中的体现。家国情怀历来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注重自身道德完美的“修身”与走向群体性完善的“平天下”,皆以“齐家”为中介,实现国家秩序与家庭秩序、社会道德与家庭伦理的相融相通。

家风是价值教育,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出以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家庭精神风貌,具有价值引领的方向性意义,在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伦理范式。家风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家庭成员对家庭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坚守过程,因此家风也是一种文化基因,是一种精神信仰,是家庭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新时代家风的核心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为国教子、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乐于助人等,都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价值内涵。

家风是传统教育,在家庭的纵向维度上具有延续性,需要每一代人的认同与坚守。历代先贤为家风建设贡献了积极的智慧,一系列慎终追远的家规家训和祭祖、咏训等家族仪式,凸显出“家”作为个体与历史联结、传统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作用。世界上很少有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重视家庭及其文化,这正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丰厚滋养。

家风是终身教育,以情感为核心,指向美好生活,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家风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认知、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意识,以及创造和享有美好生活能力的培育,所以家风建设的机制是一个教育、涵养、传承、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设、不断丰富、不断提升的过程,对于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民族复兴具有根基性意义。

 

2 把脉家风淡漠沉寂的深层原因

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个人主义的盛行、家庭结构的扁平化、公共生活的强势入侵、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等因素,使得家风在文化生活中渐渐淡漠与沉寂。家风建设面临家庭教育的价值导向不够凸显、科学精神尚待提升、榜样示范意识不足、文化自信亟须加强等问题。

家庭教育价值导向不够凸显,离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尚有差距。家庭是社会文明教养、德行培育和文化传承的第一驿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始发地。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无法理解“爱国”,拈轻怕重爱占便宜的人无法做到“敬业”,从小听惯父母谎言的人无法践行“诚信”,只会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无法体会“友善”……重塑家风,就要引导社会公众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慎独、慎初、慎微,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家庭教育科学精神尚待提升,存在人人可论、人云亦云、经验盛行、鱼龙混杂的乱象。家庭教育指导思想多元,急功近利充斥其中,过于迎合家长心理,甚至背离人的成长规律。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庞杂,良莠不齐。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混乱,背离科学,理论框架也比较模糊,核心价值尚有缺位,没有确定的内容与方法,很多家庭教育指导师仅凭经验、热情、直觉开展工作,往往有违科学性。亟待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落实主体责任,以理性精神开展工作,遵循科学规律,追求真理,不断走向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家庭教育榜样示范意识不足,一些父母自身不思进取却对子女期望过高,或以爱的名义过度干涉、强迫、控制,亲子冷战甚至反目时有发生。家庭教育环境几乎影响着包括人的性格、心理、价值观、学业、人际等在内的全面发展。《颜氏家训》对此早有论断,即“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久则妇不顺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家庭教育文化自信亟须加强,过洋节、只选西方绘本等现象,折射出一些家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文化自信,甚至存有文化自卑的心理。新时代家风建设需要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3 多维度发力构建优良教育生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国教育大会高度凸显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意味着教育要突破原有的制度边界,敢于承担社会责任,迎接新的历史挑战,进一步构建新的教育生态。家风建设要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为社会涵养出健康丰盈的细胞。

明晰方向、立德树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家庭教育事关个人成长、社会责任感、国家使命和民族复兴,家庭要为儿童提供全面、自由、人文、通识的成长环境,用良好家风和完整而全面的人格教育,把孩子培养成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成有风骨、有教养、有才干、人格健全的君子。

遵循科学、理性施爱。家庭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特点、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教育实践应严慈相济,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反对溺爱姑息、娇惯纵容;情感教育应张弛有度,杜绝泛滥之爱,把握好感性与理性的度,滋润子女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行;亲子互动应注重言传身教,父母要有君子风范,对子女一视同仁,避免深陷“亲教不分”的感情漩涡;夫妻关系应健康和谐,让孩子在父母之慈、子女之孝和夫妻之爱的人伦关系中成长,长大后成为负责任的丈夫或妻子、慈爱的父亲或母亲。

注重践行、榜样示范。新家风建设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践行的主体是父母,践行的方式是融入家庭教育全过程。著名教育家甘地夫人说:“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因此,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和夫妻关系就是家庭教育,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亲范形象,建立尊重理解的亲子关系,能够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培育接纳包容的处世态度,营造民主进取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无声的教育,包括民主的意见表达、平等的亲子关系、积极的进取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等。

涵养文化、创新生活,创造有文化、有情趣、有品质、有梦想的家庭生活。新家风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培育高雅的文化情趣、涵养兼具情感和审美的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丰富家庭生活的内容、提高家庭生活的品质。美好生活不仅是安逸的,更应该是充实、淡然和怡情的。高品质的家庭生活是高雅的、舒适的、道德的、文明的、创意的,体现人的博雅情怀和静水深流的境界。家风建设,正是对美好生活的激发、浸润和滋养。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雅正 家风 美好生活

上一篇:新时代家庭教育要有新内容
下一篇:新时代新家风仁义勤朴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