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振兴乡村 聚人气 关键靠“产业兴旺”留人

史英静    2018-10-22 14:28:02    农民日报

如今大家都在提“乡愁”,城市人想要找回自我定义中的“乡村田园”,但事实上一些村落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也难以承受这份满载期待的“乡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三农”短板日益凸显,一些地方就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农户“空巢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时代把做好乡村振兴这道考题,郑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有这样一组数据:长江黄河流域的902个乡镇,6年间减少了近4000个村落,平均每天消亡1.6个。在这些消失了的和即将消失的村落中,有些是具有历史风貌的传统村落。如江浙传统村落花桥村,明清建筑连片成群,然而古宅却没人居住,蜘蛛网遍布。

乡村缺少人气,自然难以振兴。“人”是一个村落赖以存在的基础和灵魂,而能留住这个“灵魂”的无疑是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产业兴旺”,要拓宽增收渠道,这意味着传统的乡村产业并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深度挖掘村落独有的价值,发展多种产业,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实力”留住年轻人,振兴乡村。而其关键还是要立足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避免村落同质化。

有些村落的产业是依托原有传统农业基础之上的,但它们的不同在于“互联网+一村一品”。比如安徽休宁的岭脚村和石屋坑村,它们打出了“高山冷水鱼”的牌子,将明清时就有的老产业连接了互联网、品牌观念,实现了线上线下的销售。安徽歙县卖花渔村则通过定期举行赏花节,让“中国徽派盆景第一村”的头衔实至名归,很多年轻人也回村利用网络进行盆景销售,年销量达30余万元。

同样,乡村产业发展也可以发展与众不同的乡村旅游业。安徽绩溪家朋乡下辖村落旅游主打“油菜花梯田”“摄影小镇”和“祠堂牌坊文化”,至少对于皖南周边的省份来说,这一景观值得人们去看看。

此外,较为新鲜的一种乡村产业便是文化研学,这个文化点可以是村落自身就有的,亦可以是“移花接木”而来的。比如,江西景德镇进坑村就是通过陶瓷大学的老师黄薇带动了乡村发展,她租村民房子建立了“东郊学堂”,以村落遗存的古窑遗址价值挖掘开始,恢复了传统水碓、运瓷石道、寻找酒文化和陶瓷文化的融合点,形成了村落陶瓷的旅行线路,带动了村民的增收和致富。

村落产业兴旺,没有始终如一的模板,而应该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宽容,避免东施效颦,关键在于形成专属于村落自己的特色产业,重要的是能结合自身历史文化形成“卖点”,但这所有的起点和终点必然是“原生态的村落”和“村落中的人”。也许彼时,乡村人气才能聚起来。

 
 

相关热词搜索:乡村 关键 人气

上一篇:关于唐县破解要素制约发展电商助力脱贫的调研与思考
下一篇:山西湘峪村:沁水湘峪 碧水古堡两相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