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必须重视思想扶贫和精神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2019-10-29 21:02:59    人民周刊网

贫困是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共性问题之一,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环顾全球,当今世界仍然有七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多个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脱贫攻坚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五年,中国有近6000万人脱贫,相当于每3秒就有一人跨过贫困线。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先生曾经评价说,中国的减贫成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而中国扶贫攻坚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中国经验”和“中国成就”,其宝贵经验也在于思想扶贫和精神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主导作用,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的“中国思想”、“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贫困是一个集合的复合体概念,贫困既有经济等物质层面的贫困,也有心理、思想、文化等层面的精神贫困。但精神贫困却是比物质贫困更可怕的贫困方式,是更加难以根除的痼疾。它不仅制约着脱贫攻坚的有效进程,而且影响着精准脱贫的整体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挥扶贫脱贫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弘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攻坚精神,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首创精神,实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让思想扶贫和精神扶贫为脱贫攻坚固本培元,进一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强大合力。一要实施精准脱贫“增智”工程,让精神“富”起来。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富口袋”不如“富脑袋”。实施“增智”工程,关键是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知识结构与教育环境,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二要实施精准脱贫“扶志”工程,让精神“硬”起来。穷固然可怕,但靠穷吃穷更可怕。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实施“扶志”工程,关键是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三是实施精准脱贫“治心”工程,让精神“强”起来。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实施“治心”工程,关键是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落实好向贫困地区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举措,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农村留下一支永不出村的工作队。四是实施精准脱贫“铸魂”工程,让精神“壮”起来。思想精神不脱贫,打赢扶贫攻坚战就没有稳定可靠保障,脱贫必“铸魂”。实施“铸魂”工程,关键是要注重贫困群众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信仰建设,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不能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整体提高贫困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河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陈忠升、河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秘书长 何中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试论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现状与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下一篇:当前农商银行服务县域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