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琴棋书画中的养生之趣

陈永灿    2019-08-20 11:05:19    中国中医药报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元代邹铉的《寿亲养老新书》中载有“述齐斋十乐”,而“学法帖字”、“听琴玩鹤”、“寓意弈棋”被列为其中的三乐。《老老恒言》中也认为琴棋书画值得提倡,特别是老年人可以从琴棋书画中得到益处和乐趣。书中说“笔墨挥洒,最是乐事”,“棋可遣闲”,“琴可养性”,又说“幽窗邃室,观奕听琴,亦足以消永昼”。的确,在清静明亮的屋内,或临摹、展玩字画;或抚琴、听琴;或观棋、弈棋,品味出其中的佳妙之处,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时,就能体会到其中无与伦比的乐趣。可见,琴棋书画是能够养性助乐、调济精神的娱乐方式。

抚琴养生调心神

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雅趣。早在唐代已有,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古人借琴抒发情怀,指应于弦,籍琴已成曲,心动而手应,畅心情而动肢体,中医认为这是一种形神统一的娱乐活动,故可以内养其心而外动其形,有益心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是用琴瑟之乐来防病健身的。当时他怀才不遇,心情郁闷不畅,于是向孙道滋学琴,感受音律的熏陶,时间长了就不觉得自己身体有不适了。因此他在《秋声赋》中说道:“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将有得焉,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变其忧思,感人之际,亦有致者。”正如欧阳修所说,优美的琴声,可以调节情绪,转移精神压力,陶冶情操,舒畅情志,赋予人们无限的欢乐。操琴时,手指灵活的运用,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养心健脑。看来这真可谓是一剂养生妙药。现代对古琴艺术也越来越重视,这项传统技艺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艺术魅力也在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在闲暇时,雅兴所致,不妨抚琴弄弦,或用心倾听欣赏,相信您会伴着琴声,坦然自安,感受无穷乐趣。

弈棋修炼养功夫

棋类是一种兼娱乐与益智于一身的娱乐活动。弈棋时,精神集中,头脑冷静,思考周密,可以排除一切杂念,这种状态犹如修练静养功夫,心神专一,意守棋局,谋定而动,心气平静。因此有“善弈者长寿”之说。在实际生活中,古今棋手长寿者不乏其人,明末的高兰泉、清末的秋航等都获90岁以上的高寿;近代象棋手林奕仙,去世时93岁,有“百岁棋王”之称的谢侠逊从6岁开始与棋结缘,象棋伴随他一生直到100岁去世。弈棋趣浓,沉醉其中,容易忽略一些事情,可能有害健康。

这里要提醒棋迷们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能过度耗神。一般来说,“三打二胜”,1~2小时即可,不能“弈而忘返”,过度疲劳。二是注意弈棋的姿势。应该保持自然的坐位,避免蹲下或低头姿势,时间长了就容易引起疲劳和损伤。三是不要计较输赢。弈棋对阵,犹如用兵打仗,胜败乃兵家常事,要置之度外,做到“对弈从来乐趣多,胜亦高兴败亦喜”,抱着这样的态度,弈棋才能真正起到愉悦心身、养生保健的作用。

书画悦心凝心神

我国的书画艺术在世界上都是享有盛名的。中国的书法可以用汉字这一特殊的载体显示出无色而有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这样奇妙的境界。这是它的魅力所在,也是书画同源的由来。所以欣赏书画会令人心旷神怡,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古代养生名著《寿世宝元》有“诗书悦心,可以延年”之说,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练书法、习绘画,必须意力并用,心神集中,杂念尽消,心正气和,神意安稳,荣辱皆忘。“先默静思”以净化心灵,然后,运气于指、腕、臂、腰,以调节全身之力于指端,“下笔点画波撇曲直,皆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有如“蜻蜒点水”,或似“蛟龙戏海”而妙笔生辉。所以,有人形容书法、绘画,犹如一种在纸上进行的太极拳,同样也可使全身肌肉、筋骨运动,达到舒筋活络作用。也正是由于书画这种保健功能,从古至今书画家长寿的例子不胜枚举。梁武帝,唐代柳公权、欧阳询,明清时期的文徽明、梁同书以及近代的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均是80~90岁的高寿。更有当代闻名遐迩的书画家苏局仙年逾百岁之时,刘海粟90有过之时,仍耳聪目明,胸挺背直,思路清晰,步履稳健。可见,书画不仅可以怡情悦志,还可以调气养神,舒活筋骨,故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琴棋 书画 养生 之趣

上一篇:中医怎么看《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美食
下一篇:别让婚姻得了“失语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