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社会得绿 林农得利

李 彦    2019-02-19 14:03:22    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今,在生态建设、修复和保护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成为一种趋势。去年底,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将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优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碳市场在生态建设、修复和保护中的补偿作用。

碳交易和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通过投资造林增加碳汇,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后参与交易,抵消碳排放,简称“碳汇交易”。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

十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林业碳汇交易工作,借助清洁发展机制和自愿减排交易项目的实施,建立了林业碳汇的经济补偿机制。生态环境部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主管部门,支持和鼓励林业碳汇的发展与建设。为降低林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开发难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还专门发布了林业项目方法学。在主管部门备案的林业碳汇项目,可通过向部分工业企业和社会团体出售减排量获取经济收益,助力所在地区的扶贫工作。

林业碳汇使社会得绿,林农得利。2014年10月15日,临安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正式发布,42户林农,总计交易碳汇4285吨,交易额128550元,他们也是国内首批进入林业碳汇自愿交易体系的农民群体。其中,临安青山湖街道研口村村民张良华承包了400多亩杉木、竹子,不仅绿化了当地,还不用卖出一木一竹,仅凭投资造林增加的碳汇量,5年获利21870元。进入林业碳汇自愿交易体系对林农的好处是:在确保林业碳汇能力的前提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也就是说既能获得林地上的经营收入,又可额外获得碳汇收入。

一般来说,列入碳汇林以后,20年内不得更改林地用途;割除的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等必须还林,也不能在林地内焚烧枯落物;要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不得不扰动时,要注重生态经营和水土保持。这种要求是为了尽最大可能地保持林地的固碳能力,带来的相应效果就是让林地更原生态,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碳汇交易模式,为林业生产周期长、短期内林农难有收益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作者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博士)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 林农 得利 绿

上一篇:奋力脱贫攻坚 生态追“清”逐“绿”
下一篇:北京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已超煤炭 2022年供暖8%靠热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