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抵制人情评审 制度约束要更有力

2019-06-14 15:23:01    北青报

  只有对苗头性问题努力查究,强化制度约束,才能更加有效地抵制各种人情评审。除了借鉴“标后评估”的思路,在“点”上“挖深井”,还可由“点”及“面”,对评审专家的阶段履职情况考核评价,促使每一位评审专家珍惜自己的“羽毛”,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公平公正履职。

  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意见》明确,抵制各种人情评审,在科技项目、奖励、人才计划和院士增选等各种评审活动中不得“打招呼”“走关系”,不得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一经发现这类行为,立即取消参评、评审等资格。

  评审专家作为“裁判员”,他们的意见不仅关系评审的公信力,而且对于科技项目、奖励、人才计划等的正确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各地着力加强科研领域作风和学风建设,评审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进步,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着“打招呼”“走关系”等问题。《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中打招呼拉票、做工作等现象屡禁不止,而且,某些打招呼还“升级”了——申报者通过单位一把手、老专家等给评委做工作。实际上,任何一种打招呼、做工作的行为都影响评审的公正性,甚至会引发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的发生。不少专家指出,扎紧制度篱笆刻不容缓。

  抵制各种人情评审,不仅要靠评审专家的自觉,而且最关键还需要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督。就此,《意见》提出有关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诚信审核等有关制度和信息公开、举报投诉、通报曝光等工作机制,对违反评审评价等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接下来,如何将这些规范要求在现实中落地,使抵制人情评审取得理想效果,这是公众最为关心的。

  比如,完善举报投诉机制,大有文章可做。鉴于人情评审面临着“发现难”的难题,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举报奖励和保密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尤其是评审专家内部、参审者同行之间举报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在临场、专业、视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更容易发现人情评审等问题。有了他们出手相助,不仅能使少数害群之马原形毕露,也能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抵制各种人情评审势必事半功倍。

  抵制各种人情评审还需创新举措,强化管理,完善评价、考核与奖惩机制。这方面,山东省济南市城建委推行的“标后评估”之举,可以给我们带来十分有益的启示。2018年,济南城建委率先出台《标后评估暂行规定》,创造性地将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评标行为规范性和评标水平专业性纳入到了考核范围,对打分偏离严重或存在明显倾向性的专家将通过数学模型实施“数据定位”。一旦出现了偏离项,他们会逐一进行分析,如果是因为评标专家不负责任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就要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令改正、约谈、通报批评等惩戒。事实表明,遏制评标领域不正之风,营造公平、健康、诚信的招投标环境,“标后评估”卓有成效。抵制科技领域各种人情评审,不妨借鉴济南城建委“标后评估”的思路,结合科研实际,出台相关制度,为“裁判员”戴上“紧箍咒”。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只有对苗头性问题努力查究,强化制度约束,才能更加有效地抵制各种人情评审。除了借鉴“标后评估”的思路,在“点”上“挖深井”,还可由“点”及“面”,对评审专家的阶段履职情况考核评价。比如,对于评审专家一年或多年的“打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多次打分畸高畸低,或者经常背离多数评审专家意见的,及时采取提醒教育、暂停评审等措施。同时,在横向评比的基础上奖优罚劣,有利于瓦解一些评审专家之间可能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鲶鱼效应”,促使每一位评审专家珍惜自己的“羽毛”,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公平公正履职。

  抵制各种人情评审,净化科研生态,公众期待能看到更多的制度创新和尝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博士逃票40次被行拘 不应只盯着高学历
下一篇:学术不端,审核放水难免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