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减少权力干预,司法也要硬起来

秦平    2019-09-26 15:28:18    法制日报

日前,最高法发布的《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意见》强调:“审判委员会委员依法履职行为受法律保护,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法干预、过问、插手审判委员会委员讨论决定案件的,应当予以记录、通报,并依纪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事实上,领导干部违法干预案件留痕、追责制度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据此,在2015年3月,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规定要求,“对任何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况,司法人员都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做到全程留痕”,并定期汇总分析报告同级党委政法委和上级司法机关。对司法人员不记录相关情况的,也提出了追责要求,“司法人员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情况的,予以警告、通报批评”。由此可见,中央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审判,杜绝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的坚强决心和意志。

此次,最高法将领导干部违法干预案件留痕、追责制度纳入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是对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依法独立审判是宪法赋予司法机关的职责,但是,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的问题曾经一度比较突出。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有的是为了私利,有的是为了“地方保护”,但无论是为了什么,都是对依法治国的破坏,都是对法治权威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从严治党、依法治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法治观念不断提升,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的出台和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公开干预司法的现象的大幅减少,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但是,领导干部公开干预司法现象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实践中,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是从公开转入了地下,从明示变成了暗示,这影响了记录、通报、追责制度的真正落实。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树立法治的底线和红线意识外,关键是司法要硬起来。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真正实现“谁办案谁负责”,切实压实司法责任。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审委会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审判委员会的组织构成、职能定位、运行机制、保障监督等,切实落实司法责任制。此次《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意见》就是审委会制度改革的具体成果。《意见》明确要求对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审委会履职记录、通报、追责,强化了审委会的职能,完善了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审判的制度机制。

奉法者强则国强。减少权力对司法的干预,推动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每一步都值得期待与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旗头像刷屏,燃起爱国情
下一篇:车位规划管理走心,上学放学省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