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只为一句话

清山    2019-04-23 17:13:00    中国纪检监察报

每年春节过后,天一转暖,母亲会照例让我打电话给远在乡村的姨父,请他来家中做客。母亲的盛情让我们有些不解,因为老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俗话讲“姨娘亲,姨娘亲,死了姨娘断了亲。”况且平时两家来往本就不多。但母亲却说,现在我们家经济情况好转了,而姨父家还没有脱贫,理应接济一下。

姨父会在我打过电话的第二天上午,坐着他儿子开的一辆农用三轮车来我家。母亲早早准备好了饭菜,她知道姨父爱喝几口,就让我提前买了酒。姨父平日少言寡语,喝酒时更是把精力都集中到酒上,似乎在酒中体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喝罢酒,吃过饭,母亲开始翻箱倒柜,寻找一些衣物,打好包准备给姨父带走。微醺的姨父话多了起来,他的话让母亲回忆起过往的日子。如今,我们家生活条件大为好转,而乡下姨父一家依然窘迫。母亲边擦眼角边再次起身,把一桶花生油提到姨父面前,并掏出五百块钱。姨父无论如何不肯要,母亲就假装生气。发现生气没有用,母亲就说,你们村的大米我最喜欢吃,这些钱算是买大米的,下次你给我带些大米吧!姨父这才勉强接受了,以后每年姨父来总会带上一百斤大米,母亲照例会给他米钱。其实大米全被母亲分给了左邻右舍,她并不喜欢吃米。

记得有一年,姨父好几次不请自来,总带些大米、花生,母亲仍旧给他钱。我开始有些厌烦姨父,忍不住跟母亲说:“我们家又不是救济站。”母亲听后发了火,说姨父过去对我们家有恩,他今年之所以来得次数多一些,是因为他儿子得了病,他家有难,我们不帮,谁帮?母亲的话让我感到一阵羞愧,看来在过去缺吃少穿的年代,姨父也曾无私地接济过我们吧。

今年春节刚过,姨父再次应邀而来。母亲依旧准备了衣物、食品等。姨父离开后,我小声问母亲:“姨父过去对我们家有什么恩情?值得您每一次都兴师动众地接待他!”“只为一句话。”母亲淡淡地说:“在我们家最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快要绝望的时候,你姨父说,实在不行俺带着孩子要饭给你们吃!”

就是这句话,让母亲要用余生去竭力报答。懂得感恩,母亲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相关热词搜索:只为一句话

上一篇:为官如榕 荫民护生
下一篇:源远者流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