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六大战略支撑

2019-07-31 16:47:53    经济参考报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直面新时代和突破发展瓶颈的紧迫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增长来源于效率的改善、结构的转换和体制改革,而这些来源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战略支持。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下配套战略支撑:

  工业化延伸战略:以工业化的逻辑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化的逻辑,防止去“工业化”。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实际经济工作部门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主张去工业化,大力发展服务业,通过服务业来代替工业中的产能过剩,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误区。我国经典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我国既要完成经典工业化的任务,又要迎接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冲击;既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又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因此,在高质量发展中要防止过度去工业化,防止过早地结束工业化,而应该采取工业化延伸战略,坚持工业化的逻辑,把服务业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相结合,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将新型工业化、再工业化、工业现代化相结合。以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制造业的现代化为核心,通过再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型产业,以工业化的逻辑实现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高质量提升战略:以制造业为核心推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实体经济,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就需要加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因为制造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制造业是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而且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增长的重要依托。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提升战略就是要以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为核心,形成制造业供给体系,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为此,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提升的重点,模式与业态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管理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提升的内在基础。支持研发创新,掌握核心技术。鼓励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技术升级。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关键设备制造能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创新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战略: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推进高质量发展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必须从战略高度考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一是发展创新型产业。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成果转化为重点,搭建成果转化对接平台,通过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动能,催生产业转型新业态,释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新活力。二是发展网络产业和数字产业。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力度,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着力缩小“数字鸿沟”。持续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制定出台数字产业扶持政策,强化资金扶持,引导资金集中用于支持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平台建设、公共服务补助等;强化创业扶持,加快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创业者与市场充分对接。三是加强产业品牌建设。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以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加快构建以创新、智能、绿色和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动能,推进我国工业品牌培育。

  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战略:以新动能培育加快高质量发展

  新动能培育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在于创新,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最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与增强是我国制造业能否迈向中高端的关键因素,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路径要求我们转变旧的思维方式,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增强创新能力,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创造出新的增长极。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一背景下,培育新动能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也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改革内容。从当前经济运行现实来看,下行压力加大更加需要培育新动能,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为此,需要着力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通过新动能的培育推进新时代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新经济发展战略:以数字产业与实体产业融合加速高质量发展

  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包括网络经济、数字经济、5G经济、人工智能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提到了新经济的概念。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新经济。新经济聚焦在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等应用场景。在高质量发展中要积极推进新经济的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实施新经济发展战略。一是以信息产业为主导,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融合发展的契机,通过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创新型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信息网络领域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积极推进技术应用研究;二是做强数字经济。学习发达国家经验,通过孕育众多产业链节点,明确分工,协同作战,突出主导产业,再利用其带动相关产业紧密合作,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使产业整体逐步壮大。通过链核的带动作用,拓展链节,并延伸产业链,发挥辐射和关联效应,开辟更大的需求市场,构建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高新技术服务体系;三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智能制造带头引领产业技术变革和升级,以增量带动存量,培育竞争新优势,构建形成“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开放型产业体。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场景应用示范,加快推动企业在科技领域开展自主研制和国产化攻关突破;鼓励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开展“5G+”技术攻关,大力发展“5G+云制造”等应用,推动我国在“5G+”行业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四是深度拓展基于大数据的相关行业应用,在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操作系统等基础支撑软件领域取得突破,不断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体制机制改革战略:以遵循新发展理念下的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机制,应遵循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方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念支持。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过程中,改革制约五大发展理念实施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实现高质量发展。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几个方面。首先,深化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将产权制度完善作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完善我国的产权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保护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进而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供需关系的调整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为产能过剩及产能不足的供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我国的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供给侧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也是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推动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增长的关键要求。最后,深化“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这一改革的实质是针对政府内部体系的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放管服”改革的根本在于通过界定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职能定位,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协同作用体系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任保平

相关热词搜索: 高质量 发展 六大 战略 支撑

上一篇:涵养创新型人才“蓄水池”
下一篇:加强跨国合作,实现全球数字经济治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