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王麦林:她94岁了还在为科普奔忙

2019-06-03 19:25:32    中国妇女报

1979年,在王麦林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科普创作协会成立,她当选秘书长。其间,她为中国科普事业做出多项开拓性工作:开创我国首次全国优秀科普读物评奖工作、首次科学漫画和科普书刊插图展览、首次农村科技致富科普美术展览……1982年,她出任中国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正是她的一系列努力,影响了我国整整一代科普作者。

2013年,88岁高龄的她又捐出毕生积蓄100万元,设立中国科普界第一个科学文艺创作奖励基金——“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基金”。

从抗日“妇救会”里的红小鬼到《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编辑室主任,再到中国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悬殊的身份转换背后,有着曲折而又精彩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便是今年已94岁高龄的王麦林老人。

前不久,在“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奖座谈会”上,这位将自己整个后半生都奉献给中国科普事业的老人,深情讲述了自己捐出毕生积蓄100万元设立中国科普界第一个科学文艺创作奖励基金——“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基金”的初衷。

一心抗日的“红小鬼”

走进王麦林老人家的客厅,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一眼便被茶几上摆放的一本《DK博物大百科》和最新一期《知识就是力量》所吸引。退休多年,科普仍然占据着王麦林生活的全部,而曾几何时,这是她无论如何也不想接受的人生安排。

时光倒回82年前。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彻底改变了当时年仅12岁的王麦林的人生道路。

那时,尚在北平上学的她不得不离开学校,在当了半年亡国奴后,回到老家河北雄县。

采访中,王麦林向记者回忆道,彼时雄县党的工作刚刚开始,成立了一批抗日群众团体。受过良好教育却求学不能的小麦林,便在父亲的推荐下加入了其中的“妇救会”,学习如何进行妇运工作并积极宣传抗日。

少年时的历练,让王麦林练就出一副好体魄,如今虽是耄耋之年,但她依旧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她犹记得,那时“党的工作非常活跃”,而从小“特别腼腆,不爱说话,一说话就脸红”的她,一心就是想抗日。

“上小学时,我就曾在一篇作文《我的志愿》中这样写道:要为人民谋福利,要驱除害虫,要把‘秋海棠叶’(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国地图形状类似秋海棠叶而得名)上面的害虫驱除掉,为国雪耻。”

正是抱有这样的志愿,加入“妇救会”的小麦林特别卖力:带队喊操从不含糊,挖防空洞不遗余力。

凭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出色表现,小麦林被组织“相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30日,她在河北肃宁县一户老百姓家里完成了入党宣誓,时年尚不满14岁。

就这样,对党的工作还有些懵懂的王麦林便开始了从军生涯,一路随着八路军120师行军、打游击。作为120师战捷剧社的小宣教战士,热爱唱歌跳舞的她在冀中区、晋察冀、陕北等极其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积极组织年轻战士编排各种文艺节目,鼓舞军民坚定抗日信念。

1941年,延安革命根据地在各个部队选拔人员进入“抗大”学习,入选其中的王麦林又进入“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学习俄文。

新中国成立前夕,苏联帮助中国开办六所航空学校,并派来800多名苏联专家协助工作。面对国内对俄文翻译的大量需求,王麦林参与了这项重大工作,并在空军成立后的1951年出任空军司令部翻译科科长,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空军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是共产党员就要把工作做好

自幼入党、从军多年的王麦林不曾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转行,而且还是转到自己一窍不通的一行。

1955年,王麦林向领导申请,选择带职去北京俄语学院进修。

进修期间,中华全国自然科学普及协会到空军为《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寻求干部,空军领导推荐了王麦林。

虽然百般不解,“只懂得一些航空技术知识,但对其他自然科学技术则一概不懂”的王麦林最终还是接受了组织安排,来到杂志社上任。

初一进社,单位沉闷保守的环境,便给“非常非常喜欢唱歌”的王麦林一个下马威。“同事们都不唱歌,工作也很忙,每个周末都要把稿子带回家处理,再也没时间唱歌了。”这种变化,让王麦林感觉自己“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当时,《知识就是力量》也正值艰难时期,印数从创刊时的20万份跌至4万份。提到后来王麦林对杂志的力挽狂澜,她谦虚地说:“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就要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

“我就记住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上任后,王麦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杂志印数下降的原因。她了解到,这本杂志发行的前五期是苏联编辑部专门为中国读者而编,广受欢迎。而此后的杂志文章并非专为中国读者而写,领导却依然要求全文照译,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另外,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杂志刊登了大量政治性文章,少了很多有趣的科技知识类文章。忽略了通俗普及科技知识的定位,脱离了读者,杂志印数也就自然降下来了。

了解到症结所在,王麦林立刻到学校、工厂、研究所等展开调研。调研中,青年科技人员纷纷反映,希望更多了解国外的科技情况。

为满足读者的殷切需求,《知识就是力量》转而开始大量翻译介绍国内外科学新知,“把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学说等都搬进来。凡是新的东西,我们都介绍。”

为保证引进来的科学技术准确不出错,每篇文章王麦林都要送到有关科学研究所进行检验。彼时,当杂志社将一篇关于laser(激光)的科普文章送到研究所检验时,科研人员甚至还不知道laser是什么。正是这篇文章,促使中国的科研人员给laser确定了“激光”这一中文名称。

人民大会堂的中央大厅为何没有柱子?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背后有哪些航天奥秘?试管婴儿技术又是如何实现的……一篇又一篇标题引人入胜、内容活泼生动的文章,迅速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知识就是力量》再次夺回大众眼球,印数增长了三倍。

1979年,在王麦林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科普创作协会成立,她当选秘书长。其间,她为中国科普事业做出多项开拓性工作:开创我国首次全国优秀科普读物评奖工作、首次科学漫画和科普书刊插图展览、首次农村科技致富科普美术展览……1982年,她出任中国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正是她的一系列努力,影响了我国整整一代科普作者。

繁荣科学文艺创作是唯一心愿

2017年,王麦林在家人陪同下外出游玩,在机场候机时,看到机场书店正在推荐一本科幻作品,遂买来阅读一番。这本作品正是亚洲首次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

这是王麦林“第一次看到这种类型的科幻作品”,却并不是她第一次关注中国的科普科幻作家。

2013年,88岁高龄的她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捐赠人民币一百万元整,发起“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基金”,用于繁荣科学文艺创作事业,鼓励科普作家更好更多地创作优秀科学文艺作品。

该奖项每两年由协会评选颁发一次,奖金虽然不高,但却是一份崇高的荣誉。至今已评选出的三届获奖者金涛、叶永烈和郭曰方,均是科普领域影响颇大的知名作家。

在4月18日召开的“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奖座谈会”上,王麦林亲自给郭曰方先生颁发获奖证书,以表彰他坚持不懈地用科学诗的形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歌颂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鼓舞人们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这个奖项不仅是对获奖科普作家的奖励,更是对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科普工作者和科普作品创作者的激励。

如今,看到中国科普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她由衷感到欣慰,但唯有一个心愿,那便是科学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科学文艺创作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

在中国科协科普部工作时,她曾关注到一个案例。“云南省科协普及部用唱山歌的办法,宣传农业科学知识或者是生活方面的科学知识。因为云南人是爱唱歌的,爱唱山歌,所以就把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唱起来,这样农民就了解了,学会了。”

“没有科普,科学技术就不能传播。国家科技要进步,也不能仅靠少数的科技人员,更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虽然退休多年,王麦林依然关注到,“面向基层的工人农民和城市普通居民的科普读物太少,他们最需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这甚至成了她的心病。

在座谈会上,王麦林再次就繁荣科学文艺创作提出倡议。她说:“用文艺的形式普及科学技术,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形式。老百姓容易接受,可以吸引老百姓看,可以达到科普的更好效果。这说明科学文艺作品是非常受欢迎的,这也是我要捐一部分钱用来发展科学文艺的原因。”(记者 周韵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扎根创新沃土,用实干托举“幸福梦”
下一篇:一个执着的“农民发明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