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广东连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嗣建

他是“连山袁隆平”

伍杰 林磊    2019-07-29 21:07:51    中国组织人事报

在粤桂湘三省交界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有一位被农民尊称为“连山袁隆平”的专家,三十年来,他躬耕粤北田间地头,潜心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着山区人民增收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田”,结出了丰硕成果。

他就是广东连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陈嗣建。

不忘初心归乡去,让土地结出“黄金穗”

“水稻生产是农民生活的根,小时候看到父辈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我就萌生了让乡亲们多收三五斗的梦想。”1985年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广东分校毕业后,陈嗣建怀着学有所用的喜悦和兴奋回到连山,开始踏上了农业科研及推广之路。连山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水稻种植普遍存在“靠天吃饭”、易发稻瘟病等问题。“如果米袋子是瘪的,钱袋子就鼓不起来”,陈嗣建坚信,选育优良抗病的水稻并加以推广,才是广大农民的好出路。

经过多次失败、多年攻坚,陈嗣建先后选育出30多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由于传统保守观念的束缚,部分农民刚开始不太相信我们的新稻种种植。”陈嗣建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他都主动组织农民到试验田参观,现场讲解新品种水稻的性能特点,讲授种植和提高产量等技巧,不定期对农民进行防治病虫害培训,把产量每年都稳定在每亩400-500斤,最高的达700多斤,保证农民科学种植,增产增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粤优8号”“天丰优628”等优质水稻品种逐渐在省内外推广种植1000多万亩,实现增产粮食5亿公斤,农户增加效益15亿元。

潜心科研善转化,给农民带来好收成

“每当取得了新成果,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心里会感到特别充实和欣慰。”陈嗣建积极发挥科研优势,把科研转化为生产力,与省内外知名种业公司合作,创建杂交稻繁制种基地,组织农民大规模开展杂交水稻制种,每年组织600多家农户开展合同制种2000多亩,生产优质杂交稻种子50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户均增收1.6万元。“每年我都是按照陈所长的技术要求去做,每年收成都能达到7-8万元,现在建了新房,还买了车。”制种户壮族汉子褟礼明笑着说。

科研攻坚长路漫漫,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陈嗣建主持开展“博A”水稻的繁种工作遭遇台风突袭,导致大量母本和父本倒伏,结果繁种纯度仅有97%,达不到99%的要求。

两个百分点之差,意味着陈嗣建和农科所两年的心血完全白费,经济损失数十万元。陈嗣建坦然面对失败,为了提高选种育种的成功率,他引进日本、菲律宾等地的育种材料,丰富了种源;为改良授粉方法,他与科研人员在省农科院水稻所学习杂交技术;为了扩充农业专业知识,他参加华南农业大学自学考试,取得了毕业证书。

如今,连山县有机稻种植面积达3.5万亩,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有机米生产基地,每年能带动农户增收3000多万元。

在陈嗣建的带领下,连山县农科所还不断攻克水果生产技术难关,促进水果产业发展,探索出一套沙田柚优质丰产生产技术,引进板栗、浙江东魁杨梅、砂糖桔等大批优质水果品种推广种植,先后完成大肉姜有机稻、无公害沙田柚和甜玉米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任务,相关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大批农户受惠。

头雁领航群雁飞,“土专家”“田秀才”不断涌现

陈嗣建认识到,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个人力量很有限,需要更多致富带头人和农村技术人才发挥积极作用。他创立“陈嗣建育种创新工作室”,同时充分运用“连山县人才驿站”等平台,帮扶培养青年人才。近年来,先后培养本地科技创新人才70名、连山首批持证上岗的有机农业种植技工490名,累计培训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和创新型农民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

在培养方法上,陈嗣建探索“县农科所+合作社+实用人才”的生产模式,由县农科所提供种植技术,合作社组织并统一收购,让学到技术的实用人才亲自实践。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通过有机水稻种植技能考核鉴定,“土专家”们在农村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众多农户致富。

他还制定符合连山地方环境气候标准的《有机稻谷生产技术规程》,编制了《全国有机稻种植技术技能培训教材》,被人社部列为专项技能培训教材,对人才的规范化专业化培养起到重要影响。与他共事12年的连山县示范农场场长李启标说:“多亏他的引导和培养,我才能评上高级职称。”

“推动农业技术普及,助力精准扶贫,促进本地农业发展,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是让我坚持在这个小地方开展农业科研和进行农技科普的最大动力。”陈嗣建憨厚地笑道,“三十载不短也不长,农民田地里沉甸甸的稻穗,都是大把大把的票子,想到这里,我觉得再这样过三十年也值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暑忙“夏检” 只为百姓冬季温暖
下一篇:常明昌:小蘑菇种出大事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