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齐鲁乡村文化振兴:

小渔村幻化山海艺术小镇

余斌    2019-03-29 17:14:22    人民周刊网

秘境青岛,东麦窑村可算一个。 

在崂山脚下流清海滩不远处,沿着一条密松掩映的悠长小路进去,眼前便豁然开朗,石头房前的马灯和红灯笼在山海之间别有一番韵味,这里是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

 

 

东麦窑是崂山风景区南线旅游的必经之路,村庄三面环山,面朝大海,自然资源丰富,植被覆盖面积大;村落南部临海,拥有优质的沙滩资源;村里现存的老房子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的石头老屋,经过多年沉积,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景观。

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之自身的资源条件为东麦窑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近年来对于当地文化、艺术氛围的挖掘,让这个昔日小渔村摇身一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海—村”空间布局。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东麦窑社区充分挖掘天然禀赋和自然优势,利用政府政策和社会力量,依托民宿等特色产业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建设富有山海文化特色的艺术小镇,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齐鲁样板。

挖掘传承村史,打造特有文化地标

如今东麦窑,民宿产业的兴盛让其声名远播,是青岛休闲度假旅游的一张名片。回溯历史,东麦窑的文化脉络也几经更迭,互相交织,成就了这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其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据记载,崂山曾布满檀木、楸树等乔木,是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五代十国后,逃避战乱的人流落此处,以伐木烧炭维持生计。两宋时期,居民开始烧制木炭、烟黑,并将熏制的烟黑运到江浙一带制墨。

东麦窑村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清朝乾隆年间,李氏先民迁居至此,村庄还残存用小石头砌成的被烟熏得像墨一样漆黑的残窑废址,遂将此称为“墨窑”。近代由于崂山方言“墨”和“麦”吐音相同,久而久之即成了“麦窑”。后来又分为东麦窑、西麦窑。

 

 

乡村振兴文化引领工程实施以来,崂山区充分利用驻区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的优势智力资源,联合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共同开展全区乡村文化资源专项普查工作,以生存条件、日常生活、生产活动、行为理念、传播识别、文化记忆六大研究主题为框架,设立300余项调查内容的创新普查方式,展开对25个社区的文化资源普查,形成5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筛选文化脉络清晰、文化特色鲜明的普查成果,进行提炼、打磨、提升,创作文化精品、文创产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当代表达;同时建立乡村文化基因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专项课题,研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路径。

 

 

东麦窑社区作为首批普查社区,普查工作已全面完成。普查报告详细挖掘整理了村名缘起、历史变革、祖训家规等资源。为提高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家园归属感、文化认同感,社区以普查报告为蓝本,在东麦窑社区启动了村史馆建设,面向社区每一户至少征集一件体现时代变迁的物品,力求通过老照片、老物件的陈列与数字、VR等现代技术的还原再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展示社区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日新月异的发展巨变。目前村史馆主体建筑已经完成,展览内容初步确定,进入展品甄选和布展阶段。预计2019年1月将正式开馆。村史馆落成后,不仅将是一个村落文化的终端,更为外地游客提供了解社区的窗口,成为社区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打造“文化+民宿”,小渔村变艺术小镇

在东麦窑走一走,除了桅杆马灯造型的路灯外,几乎看不出这里曾是崂山脚下的一个小渔村。“现在村里还有打渔的,不过少多了。”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的东麦窑有了更多的发展门路,居民就业也有了更多选择。

相关热词搜索:齐鲁 乡村 小渔村 山海 小镇 东麦窑

上一篇:农产品升级护肤品 “银耳面膜”里看供给侧改革
下一篇:“农民义务110”:为村民保平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