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屏南龙潭古村的“文艺复兴”

2019-06-17 15:22:34    新华网

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是一个隐身于闽东青山绿水间的传统古村,在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下,龙潭村曾遭遇“外出大潮”,全村1400多人只剩不到200人。

2017年,在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的带动下,龙潭村开始实施文创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计划,引进文创和专业设计人才,组建民间工程队,先后对60余栋古宅进行重新设计和修复。一座座老宅破茧重生,化为书吧、工作室、咖啡屋、音乐厅、美术馆等,吸引了许多外来艺术家、文创人员来此居住。同时,龙潭村还通过“人人都是艺术家”文创项目,教授村民拿起画笔进行油画创作,增强古村文艺氛围。

两年来,龙潭村焕然一新,不仅成为外来艺术家、文创人员等“新村民”的理想居所,也吸引外出的村民返乡创业,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每年有近10万人前来观光,沉寂的古村迎来了“文艺复兴”。

 

(图片故事)(2)一个古村的“文艺复兴”

傍晚时分的龙潭村西溪两侧的古民居(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图片故事)(6)一个古村的“文艺复兴”

老人在“龙潭公益艺术教育中心”画画(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故事)(7)一个古村的“文艺复兴”

一名参观者在“龙潭美术馆”观赏龙潭村民的油画作品(6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故事)(8)一个古村的“文艺复兴”

返乡创业、开办民宿的龙潭村村民毛小云在整理房间(6月12日摄)。毛小云与丈夫投资30多万元对自家老屋进行了修复、改造,建成“龙潭云居”民宿。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图片故事)(10)一个古村的“文艺复兴”

龙潭村清澈的西溪与修复后的古民居(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图片故事)(11)一个古村的“文艺复兴”

在龙潭村“随喜书屋”,来自江西的曾伟(左二)和其他几位定居龙潭村的“新村民”喝茶聊天(6月11日摄)。2017年8月,曾伟跟随文创团队到龙潭村考察,随后他便租下一幢即将坍塌的老宅改造成书屋,从事网络图书经营,顺便将龙潭的特产介绍给外地的朋友。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图片故事)(12)一个古村的“文艺复兴”

龙潭村83岁老人张秀娇在自己的画作上签名(6月12日摄)。在龙潭村“人人都是艺术家”文创项目的带动下,张秀娇老人于2018年拿起画笔学习油画。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原标题:一个古村的“文艺复兴”)

相关热词搜索:屏南 龙潭 古村 文艺 复兴

上一篇: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下一篇:农技培训少用“洋码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