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碰一碰”能离线付 数字人民币落地脚步加快

2020-12-14 09:58:59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潘福达

这个“双12”对部分苏州市民来说有些特别,10万名中签者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正式生效,很多人在这个周末尝鲜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和此前深圳市试点不同的是,此次红包不仅可以在指定线下商户消费,还可以线上消费,部分用户经抽签后还有机会参与离线钱包体验活动。

虽然这只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过程中的一次常规性测试,但数字人民币试点功能屡屡升级,研发进展喜讯不断,数字人民币即将迈进大众生活,未来应用落地的脚步声正越来越近。

 

手机没信号也能支付

“关闭手机网络后也能付?”苏州市民陆女士好奇地用调成飞行模式的手机轻碰店家手机。发现手机屏幕上的人民币“飞”进对方手机之后,她惊喜地夸赞:“又便捷又快速,以后不用担心付款时信号不好了!”

“双12苏州购物节”近日拉开大幕。作为购物节重头戏之一,苏州市推出了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发放了10万个总计200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陆女士是“十万锦鲤”中的一位。

11日中签结果公布当天,不少网友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中签页面。当晚,苏州市1万余户商家的结账台上摆放了数字人民币的二维码立牌,和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立牌并排摆放。

和此前深圳市试点相比有所升级的是,苏州市试点可由消费者“主扫”,少数人还有机会参与“双离线钱包”体验。双离线支付是指介质和受理终端都离线的情况下完成业务的一个过程,即使在无网或弱网条件下,用户交易或者转款时不连接后台系统,而是通过在钱包中验证用户身份、确认交易信息并进行支付的方式完成交易。

与消费者的好奇和兴奋相比,试点商户的想法更加务实。“数字人民币即时到账且不收手续费,减少了商家资金周转压力,而微信和支付宝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一名员工的观点得到很多试点商户的认同。

 

线上消费拓宽使用场景

11日晚8时,苏州中签市民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正式生效。两秒后,全国首单电商平台数字人民币红包消费诞生,一位90后用户在京东商城下单并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

此次数字人民币试点首次推出线上消费场景。京东数科披露,有近两万笔订单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其中最大单笔线上支付金额超过1万元。首批数字人民币使用者中,男性占比达57.6%,80后和90后占比总和接近8成。

线上消费拓宽了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中签用户按照指引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后,可选择是否向商户推送数字钱包子钱包,开启后可在商户免密便捷支付。据了解,使用子钱包付款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更有安全保障,用户可在数字人民币APP中实时调整子钱包的付款限额或关闭子钱包,商户无法获得用户个人敏感信息,保障用户隐私无泄露,体现了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性。

 

数字货币成金融竞争新高地

央行数字货币是纸钞的数字化替代,具有可离线转账、降低防伪成本和损耗、有效打击违法犯罪、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独特优势。央行行长易纲介绍,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在国内推广节奏正在加快。在多个公开场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负责人频频“剧透”数字人民币研发新进展和使用场景蓝图。据央行披露,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央行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这为发行数字货币提供了法律依据。近日,香港金管局称正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合作研究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根据公开报道,雄安新区、海南、重庆均有提及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的计划。

当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领域风起云涌,竞争加剧。业内人士分析,数字货币是未来国际金融竞争的终极场所,我国央行在数字货币测试上迅速取得进展,将使中国占据全球金融数字化时代的市场主动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定调2021年经济工作 政治局会议释放六大信号
下一篇:一只集装箱的“奇幻漂流” 从“海陆空指数”看中国经济暖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