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医疗健康产业迎来数字革命

2020-11-16 10:44:14    经济日报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医疗健康产业迎来数字革命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直接推动了中国乃至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数字革命,AI、大数据、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与医疗技术不断结合,推动整个产业进入全新格局。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在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部分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更是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有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市场增长达46.7%,是2015年以来最高增速。

“疫情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因线下就诊受阻,使得互联网成为很多医院、医生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互联网医疗是我们过去无法想象,但未来将会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董家鸿在2020智慧医疗发展论坛上说。

随着新技术不断普及和进步,数字健康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目前有30个省份建立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平台,全国已经有900多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了所有地级市,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

“据测算,截至2019年底,中国数字化医疗用户规模已达到6.2亿。”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陈白平说,中国拥有100多万能够在线上问诊的医生,第三方医疗平台已有100多家,其用户频次总体已能触达10亿次这样巨大的规模。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当前,医疗健康产业正面临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大发展的新机遇,尤其是5G时代的到来,更为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引擎。”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表示,智慧医院建设改变了患者看病就医的感受,人工智能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互联网医院是实现优质资源下沉的重要途径。把智慧医院、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医院这几方面有机融合,对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意义非常重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对此,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大数据办处长沈剑峰表示,要用标准化来推动信息化发展,用信息化来助推整个健康中国建设。特别是在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新兴技术可以让优质资源更好地普及到每一个老百姓。

 

发展潜力有待深挖

数字革命为医疗健康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整个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李青认为,当前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资源,这使得大家不愿意分享自己掌握的数据,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医疗健康数据属于个人隐私,如何在使用时保证安全、符合伦理,是互联网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互联网+医疗健康’需要加大各专科诊疗的覆盖面,拓展医疗服务领域。”董家鸿表示,现有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局限于心血管、糖尿病等慢病领域,其他很多领域的医生和患者无法更好地从当前服务模式中获益。

为了更好地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部分企业已有所行动。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董事长谢承润表示,将全力打造覆盖多学科疾病领域的互联网医疗新生态,帮助医生实现规范化的患者管理。同时,向患者提供电子处方、云药房等个体化定制创新服务。

“‘互联网+医疗健康’正在实现传统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特别是医药电商行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厚朴投资医疗行业负责人李加宁表示,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广泛、低成本药物配送,使医药电商在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从数字上看,去年全国药品销售额近1.8万亿元,但医药电商在其中占比很低、总体规模还很小,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为什么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因为,这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表示,“传统的医疗资源分配是以医院为中心,患者在看病时往往需要找不同医生、找不同医院、到不同地方去寻医问药,不仅成本高,效率也非常低。我们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供给效率最大化,让患者少跑路还能治好病。”(记者 佘惠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热钱涌入引“虚火之忧” “中国芯”如何浴火新生
下一篇:10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