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后疫情时代,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苏州外国语学校 董彬    2020-11-20 10:26:51    人民周刊网

今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印发,《意见》指出,要加强与世界的互动,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一场疫情,打乱了全球的节奏,也带给教育更多的思考:中国教育已经不断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新形势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更需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格局和创新意识。

 

着眼于未来的教育

是打破边界融合创新的教育

跨界,已经成为当下越来越流行的一个关键词,苏州外国语学校从2017年开始探索跨行业教育,而这样的探索源于一个学生项目。

学校今年就读高一的学生戴之菲,进入到初中以来一直在研究一个课题——从雾霾看资源浪费。有一天,戴之菲走进校长室,说要研究一项关于资源浪费与雾霾是否产生关联的课题,便问道:“能否可以找一个环保方面的机构对接?希望校长可以支持这项研究。”我说:“好。”在环保专家的指导下,戴之菲和她带领的学生团队,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周都有调研重点。用数据证明,资源浪费对环境造成的重大影响。到了第二个月,戴之菲再次带着问题走进办公室,说:“校长,我们想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传递正能量,所以策划建立一个校园二手资源流转平台,初步拟定了策划书和方案,是否可以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我们?”我说:“好。”第三个月,戴之菲同学说:“根据方案,设想通过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共同实现二手资源的流转。因此,我们现在正在开发线上微信小程序,能否恳求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加入这个团队。”

戴之菲的三个“能不能”也给我了许多的启发和思考:在一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融入了跨界的力量,才是面向未来学生所真正需要的。那么,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得到呢?因此,苏外成立了学校发展委员会,开启学校跨行业教育新时代,与银行、传统中医药企业、全国顶尖科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创造更丰富的课程,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鼓励社会各类人才为学生任教,构建教育与社会的立体交互;引导课程向生活开放,向时代开放,向未来开放,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适应社会需求,面向时代,面向未来。学校不只是一间四角围墙,教育也不仅仅是带领学生走出去,而是要从“没有围墙的学校”走向“超越学校的学校”。苏外一直实行着精英教育,未来的精英标准已经不仅是个人的身价,事业的成功,更是对这个时代的引领和贡献,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社会责任。

未来教育,是构建无边界的教育。苏外通过五个跨越:跨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跨学部选修,跨学段教研,跨文化交流,来培养核心素养、跨界思维以及持续学习能力,为学生开辟一条通往未来的途径。

 

着眼于未来的教育

是增强国际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作为一所有着24年办学历史的国际化学校,我们认为国际化人才不仅是外语能力强的人才。那么,到底什么人是真正的国际化人才?

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国际化人才的金字塔结构理论”,共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金字塔的根基是“通晓、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我们的国家正在不断地繁荣,我们的民族正在不断地强大,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才能创造出适应时代的新发展。作为国际化人才,扎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应该是第一位的,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更有一个历史的责任担当,就是传播中华文化,要承担起中华文化使者的责任,扩宽各种渠道,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精华和智慧。

第二层,“掌握不同语言、精通不同领域”的专业复合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国际化的认知已经从浅层到深度发生转变。当今世界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和不断加剧的全球化趋势,使得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突破单一模式教育,从单一到复合型的转变,不是简单地学学英文,而是要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单语种人才已经没有了竞争优势,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两种以上外语,就具备了跨文化多外语交流的能力,也符合“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国际化人才应兼具跨文化沟通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第三层,是“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理解、遵循国际规则”。国际化人才的第三个层次,是具有世界性眼光,拥有宽视野、高境界和大格局,才能在全球层面看待审视形势和问题。跨文化交流的基础,是要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国家文化的碰撞下,化差异为融合,学会从中国角度看世界,从世界角度看中国,才能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合作的国际化人才。

第四层,是拥有“国际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金字塔的最高层,就是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因为“创新”是当下国民共同欠缺的素养。如何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中形成竞争优势,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寻求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创新素养尤为重要。国际化人才,只有具备国际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在全球性问题上有创新性地突破地域、文化的局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新方案。

 

着眼于未来的教育

是传承和发扬民族自信的教育

每年寒假,苏外都会组织一批学生走进美国参加“文化寻力”体验之旅,学生们在进入美国学校插班学习时,不仅抓住各种契机向美国同学介绍苏州园林、中国文化,更携手美国学生策划举办了主题为“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的新年集会,不但吸引了当地居民前来参与,就连中央电视台都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在采访中,我们的一名学生自豪地说:“我们要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对外传播中华民族的骄傲,让世界的未来更了解中国,通过活动融合,也让中国的未来更了解世界。”这句话一直深深印在我脑海中,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应当从历史的视角审视自我发展的轨迹,以国家的高度激发社会责任的自觉。

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始终与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紧密相连,我们始终不忘两个目标:办中国学校,育中国公民,即建设一所最具国际理解力、国际对话力、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理解、具备核心素养、通晓中华文化的中国公民;立足三个“根植”:根植文化,走向融合;根植中华,走向世界;根植历史,走向未来。教育应在历史的肩膀上,培养未来10年后、20年、30年后的多元复合型人才,不断迎接和应对挑战。

教育面向未来,不管未来如何开放,都应该牢记一个使命,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承担起中华文化使者的责任,扩宽各种渠道,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精华和智慧,在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强调国民的自尊、民族的自信、教育的自主、文化的自立,让学生通往未来世界的道路更加宽阔。(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国际化办学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研究》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赣州市白云小学师生赴河头村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下一篇:广西希望工程将育人进行到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