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国家公园 > 正文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显现

羚牛结伴喜归家园

2020-08-04 14:37:47    陕西省林业局

近日,野外视频监控观察员像往常一样,输入密码,娴熟操作鼠标对管护辖区进行环视察看。突然,几个庞然大物扭动着躯体不停移动,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赶忙拉近镜头定睛一看——羚牛!

激动人心的时刻定格在早上7点24分,只见十几头羚牛在头牛的带领下,自由自在地漫步在草甸中,时不时个别羚牛跳到崖石上驻足眺望,他们很和谐,这是一个家族,短暂的停留活动后,它们整齐有序的排着一字型队伍沿着牛道向陕西牛背梁主峰方向进发。

羚牛是世界上公认的珍稀野生动物之一,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体形粗壮如牛,性情粗暴集群性强,经常十多只一起活动,多至二、三十只,甚至多达百只以上的大群,冬季还会出现数量更多的集群。羚牛行进时的队伍非常有纪律,健壮的公牛分别走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队伍的中间是母牛和幼牛。群牛不会主动攻击人,在平时活动时,一般有一只强壮者屹立高处瞭望放哨,如遇敌害,头牛会率领牛群冲向前去,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虽然我们通过固定布置红外相机日常监测,经常可以捕捉到羚牛的照片,但这次是老林保护站开展人机结合管护手段以来,第一次通过野外视频监控远程现场直播见到羚牛种群;更是老林保护站开展“绿盾行动”、“绿卫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禁止一切人员非法进入保护区以来,在南天门至陕西牛背梁主峰区域见到羚牛。

老林保护站是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直属四个基层保护站之一,位于秦岭以南的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承担着陕西牛背梁保护区东南部面积3960.5公顷的资源管护任务。辖区周边有朱家湾村和秦丰村两个社区,10个村民小组985户3314人,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周边社区群众居住较为集中,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生态旅游和扶贫产业,保护区外旅游呈环状包围态势。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旅游形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喜爱,保护区周边旅游从2005年起就陆续开发建设。目前,仅与陕西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一线之隔的旅游开发单位就有4家,可以说老林保护站辖区是在景区包围圈中,每到旅游季节,大量游客聚集在保护区周边,由于辖区周边口子多,防不胜防,时常有部分驴友和游客自进入保护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也造成较大影响,日常巡护管理压力骤增。

近年来,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老林保护站全站职工紧紧围绕管理局确定的“坚持强化主业职责,稳步推进规范化管理,巩固提升保护区优势”的重点工作思路,结合站上实际工作,进一步强化主业职责,坚持以资源保护为根本,人机巡查监测相结合,确保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一是对重点区域、重点管护线路采取日常巡护和布置红外相机互补的监测手段开展保护管理,全站辖区范围内共建设野外视频监控塔四座,布置红外相机20部。二是坚持依法治区,通过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国家年度“绿卫行动”、“清山查盗”专项行动等对重点沟系深度巡查,发动社区群众举报,及时排查和处置违法活动,震慑违法行为,矫正企业发展思路,确保了保护区资源安全。三是做好巩固环保督察整改成果,在重点时段和节假日持续开展值守工作,禁止一切人员进入保护区。四是组织执法人员向游人宣传保护区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游客非法入区的治理,减少人为活动对保护区资源及生境的侵蚀破坏。

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首站来到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强调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身为生态保护的一线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激动和温暖,同时也深刻体会到秦岭生态保护对中华民族的深远意义,深感责任重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秦岭国家植物园园区森林覆盖率达95%
下一篇: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安州管理总站正式挂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