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抗战期间在桂林的《救亡日报》

黄禹康    2020-04-15 10:51:49    人民政协报

 《救亡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文化界统一战线的报纸。该报于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后迁广州,再迁桂林。1941年初国民党发动包围袭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后,《救亡日报》于2月28日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0月10日改名《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同月24日被国民党政府查禁,被迫停刊。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武汉、广州失守后,桂林成为后方抗日文化中心,扛起了中国抗战文化大旗。皖南事变之前,到桂林的文化界人士有1000多人,进步文化团体多达40多个。《救亡日报》在上海沦陷后迁往广州,广州沦陷后迁到桂林。当时,周恩来、郭沫若向李宗仁、白崇禧做工作后取得合法地位。武汉失守后,1938年10月25日凌晨,白崇禧、周恩来等撤离汉口去长沙。路过沙市后,白崇禧的汽车抛锚。周恩来邀请白崇禧坐他的车。一路上,周恩来向白崇禧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鼓励白崇禧抗日。白崇禧同意在桂林设立八路军办事处,也同意在桂林恢复救亡日报社。经过艰苦的筹备,1939年1月10日,《救亡日报》在桂林出版。报社建立了中共支部。报纸以统战面貌出现,实际上是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机关报,是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战方针和推动抗战文化运动的坚强舆论阵地。
  据夏衍回忆,周恩来指示桂林《救亡日报》要“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办出独特风格来,办成一份左、中、右三方面的人都喜欢看的报纸”。经过编辑同仁共同努力,这张八开版面的报纸吸引了许多文化人投稿。连日本进步文人鹿地亘、池田幸子等也常有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报纸日发行量也由最初3000份扩大到一万余份。当年报社经费十分困难,报社工作人员每月只拿一点生活津贴,没有稿费,每天伙食只是糙米饭和一点蔬菜,生活十分清苦。《救亡日报》办报时间虽不长,在江南各省、港澳和南洋一带发挥了鼓励抗日的积极作用。
  (摘自2013年4月4日《人民政协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永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 ——重温刘少奇《论党》
下一篇:20世纪50年代党领导消灭血吸虫病的历史经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