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涉疫舆论中的科学家群体

廖灿亮    2020-12-09 12:14:19    人民网

近日,在腾讯医学ME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表示,中国抗疫最大的成功是社区领域的群防群控,在上游不让病毒传染和蔓延到更多的人,这种做法迅速地遏制了疫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疫苗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完全解决了新冠肺炎问题,大家还是要保持警惕。张文宏称,一定要跑得比病毒更快,这也是我国战疫成功的经验之一——迅速集中控制和检测,北京、大连、新疆都在一个月内控制了疫情。

两位医学专家对疫情的发展趋势作出专业判断迅速引发舆论热议,受到公众的信赖甚至追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科学家群体在舆论场崛起,"圈粉"无数,成为网上一大现象。

专业人士解惑成为舆论"刚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会大众对疫情发展趋势、疫情防控科普知识等出现巨大"信息饥渴",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刚需"。而受限于疫情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传统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存在一定知识盲区,网络名人也无力发表意见。在这种情况下,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医生率先垂范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其声音也备受舆论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比如,今年5月16日才开通微博的张文宏,迅速成为百万级粉丝的网络名人。他在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阅读数达到惊人的8.6亿。其"党员要上前线,现在就是前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是支部书记,我先上,别的党员也必须顶上"等表明抗击疫情决心与担当的表述,以及"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当你觉得很闷,病毒也被你闷死了"等疫情防控知识,在网络上迎来一片点赞和叫好之声。

其他一些医学生物学专家,以及更宽广领域的科学家,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等,针对疫情走向、瑞德西韦、疫苗、疫情下应激反应等问题,给出具有前瞻性、启迪性的看法,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以往,科学家群体很少像网络名人一样在舆论场刷存在感,对任何社会热点都发表意见,表达看法。但在事关公众医疗安全的问题上,科学家群体往往能踊跃发声,体现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比如,张文宏戏言∶"疫情来了,我们医务工作者就是在整个事件的中心,你不讲话也是在讲话,所以这时候必须讲话;当新冠大幕落下,等过了这事,大家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追剧的追剧,该看跑男的看跑男,我自然会 silently 离开。"

微信公众号"飘飘柳叶刀"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终究是一场以科学为基础的全民战役,每一步的疫情都在专家的脑子里。我们很庆幸有钟南山、张文宏这样一批既懂流行病、又有国际视野的超一流专家。我们要的不是逞口舌之快,核心思想还得是科学、科学、科学。

科学家群体与舆论引导

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科学家群体的专业观点能有效稳定人心,提升舆论引导效果。

首先,科学家群体可迅速澄清医疗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认知偏差,宣传科学防控,安抚不安情绪,是舆论场"压舱石"。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舆论场积蓄的能量巨大,每个人生命健康及切身利益都深受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个体极易本能地产生恐慌情绪。接触传播、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猫狗会携带病毒等被提出,舆论猜测不断,恐惧、焦虑情绪也随之蔓延。江苏无锡一社区甚至出现将尚在隔离观察期间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宠物猫活埋等事件。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顺清等专家,多次通过新闻发布会等方式为公众解疑释惑。"粪口传播途径比较容易切断""开窗受到病毒感染,比中大奖的概率还要低"等表述通俗易懂,一定程度上安抚了舆论情绪。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表示,新冠肺炎实际上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在金银潭医院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请广大市民不必过分恐慌。他的观点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疫情发展态势、掌握疫情防控知识,取得较好效果。

其次,科学家群体往往能对舆论场争议话题定分止争,一锤定音。比如,今年4月,针对何时开始复学,舆论场观点不一。有观点担心复学会造成群体聚集,影响疫情防控效果;而部分观点认为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局势向好,应该抓紧复学,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对此,钟南山院士在教育部召开的学校疫情防控专家报告视频会上表示,在现在这个节点,积极支持复课,但是要做够措施。"必须在严防严控的情况下开始复学"。李兰娟院士也赞成复课,她表示复学的每一个人回到学校的时候,定要"清",确保进校的人肯定是没有感染的。

2月2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的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钟南山院士指出,对疫情的预测,我们首先考虑中国,没考虑国外,现在国外出现一些情况,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疫情不一定发源在中国"的观点有效批驳了境外一些对中国的炒作与攻击。

最后,科学家群体观点能给社会提供预警。 3月29日,河南卫生健康委通报一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湖北荆门钟祥市通报新增的一例无症状感染者,相关消息引发一些网民担忧。钟南山院士表示,国内对"无症状感染者"了解有限,既没有具体数字,也未有详尽研究。但中国近期新冠肺炎新确诊病例数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不断下降,说明中国还没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张文宏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却呈阳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挑战。两位专家观点被网民认为有助于提高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警觉以及控制疫情传播,推动了国家在疫情通报中公开披露无症状感染者。

3月15日,张文宏发文称,疫情在今年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后续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不少网民对张文宏预警观点表示认同,认为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中国需要做好疫情防控持久战的准备。

有声音建议,对专业人士在专业领域的相关判断持开放心态,慎用公权力干涉。如果简单贴上谣言标签,会关闭科学探索过程,破坏社会预警机制。

科学家群体的发言也应有规范约束

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科学家群体认知可能会与商业行为连接。

比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在武汉考察期间感染了新冠肺炎,他在病情好转后微博发文讲述感染过程,并提出当前"防护盲点在没有戴防护镜",导致有些地方护目镜脱销。对此,他在微博澄清,自己是想提醒一线的临床医生,不是普通人大街遛弯也需要护目镜。医学表达的公信力需要发言者与商业利益切割。

1月31日晚,有研究机构发布消息称,研究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后,全国各大药店包括电商平台上的双黄连口服液被抢购一空。次日,人民日报新媒体提醒,抑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普通人请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在大众传播时代,医学生物学专家走出象牙塔、面对公众时,需要形成科学共同体的规范约束,维护医学、科学的职业尊严。

2020年9月,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单位发布《科普伦理倡议书》,号召保障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不歪曲信源原意,避免失实和误导;保障所传播科技信息的可追溯性,确保准确可靠的专业来源;公正对待不同的科技观点;全面客观地传播科技信息,使公众不仅了解到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巨大效益,也了解到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推广成本和潜在风险,以及可能的利益冲突。(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 廖灿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警察假扮骗子往高校班级群丢诈骗链接 结果:34人“中招”
下一篇:平台经济反垄断 鼓励竞争激发创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