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博物馆直播“火”缘于“活”

2020-03-25 14:07:29    北青报

从今年2月开始,抖音、淘宝、腾讯、快手等大型互联网平台相继举办“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全国几十家博物馆参与,网友反响热烈,单日观看量超过千万。作为闭馆期间博物馆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种新方式,直播备受观众欢迎和社会关注,已成为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

基于防疫考虑,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在此次疫情暴发之后集体闭馆,但关闭了“门”却打开了“窗”——多家博物馆借助大型互联网平台,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向观众提供文物讲解服务。从实践效果来看,此举创造了多赢,观众、博物院、网络平台等方面都是赢家。

虽然网上直播与现场参观,对观众而言是不同体验,但坐在家里“参观”博物馆的感觉会很不错,这既避免了交叉感染,也丰富了“宅”家生活;既节省时间、经济成本,还可跨地域参观。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博物馆直播中了解传统历史文化。

博物馆直播之所以会“火”,既与疫情带来的空闲时间有关,也与博物馆变“活”有关。所谓“活”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甘肃博物馆等参与者,在疫情期间不是闭馆放假,而是转变思维、主动适应,借助直播使传统博物馆变成了“网上博物馆”。

另一方面,博物馆直播讲解员把文物讲“活”了。公众对博物馆直播是否感兴趣,与讲解员的阐述方式、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比如“碑林就是这么任性,让大夏石马这么珍贵的文物看厕所”,会让网友对博物馆、文物产生浓厚兴趣,即抖包袱、说段子、讲金句的效果大不一样。

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是因为馆藏文物,而文物是“睡”在博物馆还是“活”起来,完全取决于博物馆管理者和讲解员。好的管理者会利用各种手段让博物馆全国闻名、世界闻名。同时,很多人都有一种体会,博识、幽默的讲解员与古板、知识贫乏的讲解员,给观众的体验是不同的。

所以,期待所有博物馆都能“活”起来,既可以以多种创新手段让文物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也可以像疫情期间参与博物馆直播的博物馆一样,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线下参观走向线上直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要让“硬隔离”人为添堵
下一篇: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