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唤醒沉睡的立体车库

2020-12-02 10:47:57    北京日报

“只要将车停放在指定平台,系统就能自动帮车找到空位,并把它们传送到空位。取车时,司机也只需刷一下卡,停在车库内的汽车就能被带到地面。”早在十年前,北京就出现了大型立体车库,当时的新闻报道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了科技感的画面。然而近日,有记者对过去那些轰动一时的立体车库进行了探访,结果发现,要么立体变单层,要么设备变废铁,偌大的城市中没有多少立体车库是“满血运行”的。

立体车库为啥沦为鸡肋?从根本上讲,是入不敷出导致后续运营难以为继。立体车库前期投资大,建一个三层楼、100个车位体量的立体车库,基本要50万元起步,加上配套机械的维护费用,每个立体车位的造价成本约两万元。相较于常规车库,立体车库还需要增配升降机操作人员,一旦人手不足就会增加司机等候时长,因而人力成本难降。可从收益模式来看,立体车库与其他车库并无二致,过长的回本时间拖黄了不少企业。病根在此,一些规划管理上的不足又加速其“死亡”。比如,选址挨居民楼太近,既制造拥堵又产生噪音;车库面积太小,劝退了一些大车司机;按轨停车容易剐蹭,设备保养不到位又引发意外和纠纷……

一座座投资不菲的立体车库却闲置荒废,本身就是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北京正面临着巨大的车位缺口。仅城六区这个数字就已高达85万。近些年,各方面想方设法挖掘潜力,有单位之间结对子的,有错时租赁车位的,有社区自己施划治理的。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显然还不够“解渴”。这样的背景下,规划立体车库本就是大势所趋,那些业已建成却没发挥作用的就更显得可惜了。相关部门不妨摸排一下全市还有多少立体车库在沉睡、症结是什么。倘若能够盘活这部分资源,进一步缓解城市的停车紧张,善莫大焉。

办法总比困难多。更何况,停车还是个直接关乎居民获得感的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求解。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上述许多问题并非死结。比如规划设计上,提高与各种车型的匹配度;保养维护上,出台法律法规厘清相关权责;运营模式上,多从新经济新业态中寻找结合点。所谓城市治理,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民生需求,而直面困难、碰撞智慧的过程,就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过程。从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到今天的车轮上国家,中国仅用了一代人时间,就实现了欧美几代人的梦想。让更多人开上汽车,这是发展;让车与社会和谐共生,这是文明。作为先发城市的北京,应当成为一个探索者。期待相关方面都能参与进来,“北京方案”将不仅造福市民、为城市减负,也将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  (崔文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莫让美育体育成为另一种竞争焦虑
下一篇:“灵魂砍价”背后的民生大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