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朴实无华却无比珍贵的家风

2020-07-15 16:12:46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一说到家风,就觉得这是大户人家或名门望族才会有的东西,而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等等也是农民,且文化程度都不高,家风如此高大上的东西,在我们家应该是没有的,印象中也的确没有什么成文或不成文的家风流传下来。

但是,我又有些不甘心。王侯将相还宁有种乎呢,寻常人家为什么就不能有家风呢?到底什么是家风呢?

为此,我还特意百度搜了搜。百度词条作出的解释是,“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而且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身负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地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果不其然,家风的确高大上。但同时,词条也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家风其实就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如此一来,我便觉得释怀了许多。虽然我们家里没有出现过什么出类拔萃身负众望的显赫人物(可能也有吧),但为人处世的价值准则还是有的。照这个思路,我深入挖掘了一番,还真挖掘到了许多堪称家风的价值准则,只不过这些准则都是通过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的。

比如勤奋与节俭。我的母亲可谓勤俭持家的高手。我父亲外出工作后,母亲一人包揽了全部的家务和农活,挑水做饭、下地干活都不在话下。后来全家迁入了父亲工作的地方,有一段时期常常因为父亲的工资发不下来,生活陷入困境。那时,母亲没有工作,为了维持生计,她总是早早为我们做好饭,就扛上锄头走遍周边的农田刨红薯、捡花生、拾麦子,天黑后背回来一大袋子的农作物。周末时,我和弟弟也曾跟着母亲,在雨后的清晨到离家远一点的山坡上采蘑菇,在烈日的午后辗转周边的田间地头捡拾散落的麦穗。我上初中后,食宿在校,母亲又无比“精准”地将我的生活费按顿核算,直到高中毕业,都未改变。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些,塑造了我们家勤奋、节俭的品质。

再比如爱。在我们家里,是从来都不缺少爱的。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几年前,母亲因患白内障就医,我才知道母亲自幼一只眼睛被缝衣针所伤,视力几乎为零。难以想象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是在用一只眼睛为我们缝缝补补。我离家工作时,母亲绣了几十双绣花鞋垫,图案栩栩如生,密密的丝线缝满了满满的爱意;结婚前,母亲一口气做了好几床厚厚的被子,一片一片添补棉花,一针一针缝合被套,我当时只是心疼她的身体,却不知她是用一只眼睛缝针走线;当了奶奶后,母亲又给孙子做衣服,孩子身体长得快,母亲就做了拆,拆了补,补了又缝,接连带大了我和弟弟两家四个孩子,直到现在还忍着身体病痛,承担着白天照顾一岁多小孙子的重任。父亲一直都是家里的顶梁柱,特别是到煤矿工作后,从来都不惧风险、不辞辛劳,以一己之力,供养全家生活,供我和弟弟完成学业又娶妻生子。前些年,为了我们买房,平日里省吃俭用的父母,又毫无保留地拿出了毕生积蓄,退休后又一起搬到郑州,分别帮助我和弟弟照顾家庭,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

对我们兄弟而言,父母的爱如春雨润无声,虽然儿时的我们没有充分领会到,但已为人父的我们,却将这种爱,原原本本地铭记和延续。

就这样,除了勤奋、节俭和爱,父母以身示范,还让我们懂得了善良、感恩与奉献等许多高贵的品质。我想,这些应该就是我们的家风,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无比珍贵。(赵敏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风建设是门必修课
下一篇:传统家训的发展、类型与特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