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在线经济促进新业态快速发展

2020-06-12 18:26:11    经济日报

  作者: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 潘红虹;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 李清娟

  在线经济是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依托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以线上资源整合带动线下生产、生活组织方式重构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对于传统经济形态具有颠覆性变革。

  伴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步伐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正轨。而以在线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模式在疫情发生以来快速发展,在生产、生活及政府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线经济发展迅速。宅生活催生各类“云消费”,文化、旅游消费加快“云”进程。疫情严重期间,“云购物”“云娱乐”“云旅游”等各类“云经济”逆势崛起,成为保障居民生活休闲、文化娱乐、寻医问诊等各方面需求的重要力量。生鲜电商、社区团购、无接触配送的发展,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方便购买生活用品,网购成为疫情期间的主流购物场景。

  疫情期间,“云办公”赋能企业复工复产,在线办公成复工主流。近年来,我国在线政务加快发展,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各地数字政府建设经受住了疫情考验。

  促进新业态发展释放消费潜力。在线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经济发展趋于在线化、智能化,将促进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交互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内消费市场扩大。

  在线经济有利于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依托5G、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线经济驱动“数字经济”“内容经济”“非接触经济”快速发展,制造、零售、办公、文化、旅游、娱乐等领域加快“云转型”,无人工厂、直播零售、远程办公、云端医疗、在线教育、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无接触配送、自助服务、机器人服务员等各项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营造新的智能消费场景,在线经济为智慧商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将以新技术赋能孵化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

  在线经济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传统生产制造领域无人工厂、无人配送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加快推广使用,在大力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用工荒和人工贵问题,推动传统制造业发展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另一方面,在线经济和科技创新协同驱动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将促进传统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和产业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引领生产方式智能化转变,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经济有利于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目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在线经济在传统网络购物基础上,通过加强技术植入和内容导入,进一步激发了文化消费、智能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需求,带动教育、文化、医疗、养老、健康等领域消费升级,促进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在线经济发展过程中需重视的几项工作。强化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线经济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形式,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直接影响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应进一步加大在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地理位置、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投入,加强大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促进公共数据采集以及重点领域数据面向社会和企业开放共享,为在线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支撑。

  加强数字化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在线经济以及依托在线经济发展起来的数字经济、内容经济都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容易存在侵权、剽窃、不正当使用等问题,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较高的要求。应该加强在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内容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中小企业数字知识产权及创新成果保护,强化在线经济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为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构建创新包容的营商环境。政府应建立创新包容的政策监管机制,放宽创新型、融合型业态和模式准入门槛,探索负面清单、免罚清单等容错监管方式,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提升政府智慧政务水平,通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提高政府在线服务效率和跨部门协作水平,为在线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下一篇:以智能化应用带动消费升级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