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彭加木:从“家睦”到“加木”

2020-01-17 10:05:12    科技日报

弘扬科学家精神·大家小事

“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十点三十分。”

这张夹在越野车里地图册中的字条是彭加木的绝笔。1980年5月3日至6月17日,他第三次进入罗布泊科考。由于临时更换考察路线,科考队缺水少油,他带着装有两公斤水的水壶、一袋饼干、一架照相机,以及毛衣和自卫用的匕首等野外工具外出找水。

其实当时他们已经向新疆罗布泊中国人民解放军马兰基地发出了求救电报,但彭加木觉得飞机运水还是太昂贵,希望可以自己找。出走时正值中午,罗布泊的地表温度64℃,气温52℃。他消失在罗布泊这口“横卧在新疆东南部的令人心悸的黑棺材”里,再也没回来。

“加木”并不是他的本名。1925年,他出生在广东番禺,这位家中老幺是个早产儿,父亲为他取名“家睦”,祈盼家庭和睦。

1956年初,中共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人人摩拳擦掌。在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的彭家睦,得到一个去莫斯科学习核磁共振的机会,这对于喜欢钻研新技术的他来说实在诱人。不过与此同时,另外一个选择摆在他面前,为了开发祖国边疆的丰富资源,中科院组织了综合考察委员会,委员会正在“招兵买马”去边疆实地考察。

彭家睦选了“到边疆去”。他的理由很实在:“出国学习虽然也是国家需要,但是可以由别的同志来完成,别的同志也乐于去。为了让科学在祖国遍地开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选择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为了尽快得到组织的批准,他甚至写信给时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信中写道:“我志愿到边疆去,我这是夙愿。我的科学知识比较广泛,体格坚强。面对困难,我能挺直身子,倔强地抬起头来往前看。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信的落款是“彭加木”。

他如此解释这一改动:“家睦”,只是希望家庭和睦,着眼于小家庭,太狭隘了;我要跳出小家庭,到边疆去,为边疆“添草加木”……加木,合起来就是一个“架”字,我要在上海与边疆之间架设桥梁!

1956年3月,申请终于被批准,他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调到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委员会设在北京,他的户口随之从上海迁到北京。迁户口时,彭加木打了改名报告,正式把“彭家睦”改为“彭加木”。这个名字伴随了他“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发言权”的一生。

人物简介 彭加木,1925年出生,1980年6月17日在罗布泊科考时失踪。著名生物化学家。

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61年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79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主要从事植物病毒研究及防治工作。

1956年起参加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工作。20多年中,彭加木曾先后15次到新疆科考,3次进入新疆南部无人区罗布泊。1964年和1979年,彭加木两次到罗布泊外围做科学考察,发现了大量的钾盐、稀有金属和重水等贵重资源,填补了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空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逐冷而行的冬季保电人
下一篇:百岁院士带领青年一代攻下硬核技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