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但求一生有意义

郑 杨    2020-07-10 15:00:20    经济日报

“您彰显了中科院院士称号的荣誉所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曾在致卢永根的慰问信中这样肯定他一生的功绩。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心治学、一世恭俭。终其一生,卢永根都在追求人生的意义。他用毕生的言行向世人诠释了一位老共产党员、老科学家、老教育工作者科技报国的赤诚之心。

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卢永根1949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70年,从在香港从事地下党活动的热血青年,到毅然从美国回国的科研骨干,再到躺在病房参加临时党支部活动的风烛残年老人,他始终坚定永不褪色的信仰,始终践行入党初心。正如他在一场题为《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报告中的深情表白:“我为什么摒弃比较安逸的生活,放弃个人名利而回到内地?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回内地30多年来,有过一帆风顺的日子,也有过身处逆境的时候。但我坚信,是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

农业科学家就要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卢永根一生谨记父亲“身劳苦学”的亲笔家训,一生赤脚耕耘大地、奋战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第一线。作为我国著名的作物遗传学家,他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治学,勇于创新,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新观点,培育了30多个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为解决农民“靠天吃饭”难题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同时,他心系国家教育事业,从教半个世纪以来,以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育得桃李满天下。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他殚精竭虑,开创人才培养新格局,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多少光环加身也要保持“布衣”底色。卢永根一生从院士到校长,从“全国模范教师”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身上有无数光环,却始终保持“布衣院士”的赤诚底色。“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是他在笔记本扉页上所题的自勉。“满室皆旧物,布衣好耕读。积蓄八百万,捐赠不迟疑。”这是对他的真实写照。他用节俭朴素和慷慨捐资的鲜明对比,向世人展示了院士群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在卢永根获评“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时,这句颁奖词打动了无数人。卢永根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向社会传递着巨大的正能量,它必将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投入到科技报国的征程中,将激励无数后辈投入到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爱心送考” 的哥为梦护航
下一篇:边麻花开满藏乡——记青海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培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