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包起帆的情怀

叶辛    2020-12-02 02:27:40    人民周刊网

2019年9月下旬,北京。

正是北京金色的秋天,正是北京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大庆的前夕。

我奉命去北京西站附近的铁道大厦报到。晚饭之前,正在铁道大厦的大堂里转悠,我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穿着红色的T恤衫,同样在大堂的一角散步。

包起帆,赫赫有名的“抓斗大王”,劳模中的劳模,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庆、60周年庆的参加者。他出现在这里,想必是来参加70周年庆的系列活动的。

我们是老朋友,相识近三十年了。他乡遇故知,分外亲热。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们去人民大会堂观摩《奋斗吧,中华儿女》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在一起,我们到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祖国70周年成果展在一起,连吃自助餐时也坐在一起。我获知,和我们一起住进铁道大厦的,都像包起帆一样,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是“三八”红旗手,是“感动中国”人物中的佼佼者,是最美奋斗者,是全国有名的先进生产者……

又一次和包起帆亲密接触,近距离的交流和沟通,就如三十年来我每一次碰到他时那样,我再一次由衷地感觉到,包起帆不仅仅是一个大劳模,他更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曾经给包起帆写过一篇小文,总觉得意犹未尽,总想寻找一个更好的角度,再写一写他。

包起帆不需要宣传,报纸上、广播里、电视电影屏幕上,时常能见到关于他的报道,各种各样媒体记者的采访。自从他的发明创造引起全国和世界瞩目以来,他人生的每一个脚步,都有人给予充分和详尽的报道。

记得二十年前上海电视台的纪实频道为他拍摄了一部《包起帆新史》的纪录片。一个编导,追踪拍摄了一年多,几乎把他的方方面面为人和事迹都拍了,制作完成以后,编导还意犹未尽地说:其实,如果有可能,本片还是可以继续拍下去的……

为什么呢?

因为包起帆永远是一个努力书写着历史的人。

作为包起帆的朋友,我要问了,包起帆这样一个有名人物,一个劳模,他的人格魅力在哪里呢?

包起帆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与他的为人、他的一腔情怀分不开的。

追索包起帆一辈子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路,可以说包起帆是一腔情怀搞发明,满腔情怀抓经营,真切情怀为创新,一片情怀为人民。

 

 

一腔情怀搞发明

包起帆不止一次地对我回忆,他是从白莲泾码头走出来的。初中毕业的1968年,17岁的他在白莲泾当上了一名码头木材装卸工。木材装卸是一桩粗活、重活、累活,更是危险的活。

一根粗重蛮实的原木轻则几吨,重则二三十吨,全靠码头工人下船舱,用钢丝绳捆扎后,用吊机起吊,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伤亡事故。在包起帆进港的十多年时间里,光是这个行当,就夺去了14个装卸工的生命。工人们畏惧地把原木称作“木老虎”。

包起帆心痛啊,刚才还是活生生有说有笑的工友,转眼之间就阴阳两隔,这是何等伤心的事。

有一次,他刚用钢丝绳捆扎好原木,吊车的挂钩就启动上升了,钢丝绳一下子收紧,把他左手的大拇指连同手套一起往上空拖去。他慌张地拼命挣扎,总算从手套中抽出左手,可大拇指已是血肉模糊,连骨头都裸露出来,痛彻心扉。

感同身受的工伤,一次一次目睹朝夕相处的工人兄弟被“木老虎”无情地吞噬,或者受伤致残,包起帆心里就如同有根鞭子在抽打。又一个工人兄弟离去了,通知开追悼会。包起帆没有去,他的心软啊!去了又能怎么样,工友能起死回生吗?与其一次一次地奔火葬场,开追悼会,不如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他就是以这样的情怀,暗中在心里立下誓言,一定要制服“木老虎”,让靠人力装卸木材的历史结束。

正是抱着这样的情怀,他走上了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路。经多次试验,他解决了受力钢丝绳“咬”绳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变截面起升卷筒”。将起重机一个月换三根钢丝绳减少为三个月换一根。码头上二十多台起重机全部得到革新。到上海来交流的日本专业技术人员见了,说这么大贡献,若是在日本,那是能申请专利的。言下之意,光凭这专利,就会有一大笔的收入!包起帆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他那时还在参加半脱产的学习,半工半读,根本没往那上面想。《文汇报》介绍了他搞技术革新的故事,这是他的名字第一次印成铅字登上报纸,给他的激励,就是当时对他最大的奖赏。他从这初步的成功中认识到,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1981年,包起帆完成了学业,回到单位成了一名技术员,时时带着一腔情怀,不忘他制服“木老虎”的目标,看到码头上一些抓斗能把黄沙、矿石轻轻地一抓就起来。

他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抓斗能否把原木抓起来呢?

万事开头难。

包起帆的想法一传开,工人们就来劝他,不要异想天开了。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二十几年时间里,都有工程师和老师傅们搞过木材抓斗,但谁也没成功过,试制的木材抓斗,都报废了,丢进了废钢堆。

包起帆没有知难而退,在领导的支持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木材抓斗的研制之中。他一趟趟地跑图书馆、跑科技资料站查阅资料。回到家里也没歇着,他用硬纸板做成各种各样的抓斗模型,逐渐地,他的设想变成了一张又一张的图纸,在他当时的家里,十多平方米的斗室中,墙上、衣柜上到处贴着草图。

反复的对比、试验,废寝忘食的思考,到了1981年10月,草图变成了真正的“双索门机抓斗”,中国港口史上第一只用来卸大船原木的木材抓斗诞生了:用两根起重索使抓斗打开和闭合,可以轻松地将原木抓起来。

正在人们欢欣雀跃之时,包起帆又怀着一腔情怀往前走了——有了“双索门机抓斗”,还需要单索木材抓斗,那是船机需要的。用一根起重绳完成抓斗的打开和闭合。

“拦路虎”出现了,抓斗很难在任意点上自如地开合。让他苦恼至极。

灵感是怎么闪现的呢?

一支小小的圆珠笔,让昼思夜想的包起帆获得了启示。

那已是1983年的10月,包起帆在北京参加全国总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每位代表有一支记录用的圆珠笔,包起帆像许多人一样无意识地把笔拿在手中一揿一按。按着按着,他顿受启发,眼前一亮:“对啦!抓斗不也是开一下关一下吗,圆珠笔的伸缩原理能否移植到木材抓斗的启闭机构中呢?”

回到上海,包起帆直奔同样也在浦东的丰华圆珠笔厂。

门卫让他吃了闭门羹。

包起帆不甘心,回到单位又开了介绍信,找到技术科,科长又出示了“挡箭牌”:“厂长有规定,非经批准,不得外传图纸。”

包起帆仍不灰心,第三次上门。他见到了厂长,推心置腹地把要求给厂长说了。厂长为他的执着感动了,叫来了技术科长。科长一见包起帆,对厂长道:“你不是说不能向外提供图纸吗?”

厂长帮着包起帆说话,又是感慨又是敬佩地对包起帆道:“像你这样的人,我从来没碰到过。真是个碰了钉子都不转弯的人。”

一看圆珠笔的图纸,包起帆茅塞顿开,只一眼就看懂了。原来,笔套里有两根键,手指一按笔芯,揿轮转过90度,顶在键上面,就把笔芯顶出来了;再按一下,揿轮又转过90度,笔芯又缩回去了。

运用揿轮机构的原理,包起帆把设计图纸完成了,用一根绳索就可以完成打开、闭合抓斗两个动作。单位请了多位工程师来审定这一全新的发明。工程师们认真地看过以后,没有一个人明确表态。

还是领导拍板道:“让小包试试看。”

领导敢于拍板,看重的就是包起帆的一腔情怀搞革新,相信这年轻人的韧劲、钻劲和闯劲。

25吨重的单索木材抓斗造好了,送到码头实验现场,人们都围了上来,多少双眼睛在看着这个新玩意儿,多少双眼睛盯着包起帆。

“起吊!”

随着领导一声令下,包起帆的心也随之提了起来。

只见木材抓斗灵活地一开一合,把一根根半米多粗、十多米长的美国松大捆大捆地抓起来了。

围观的人群发出一声声欢呼:“成功了,成功了!包起帆,我们祝贺你!”

 

 

世上哪有一蹴而就的事啊。人们还是高兴得早了一点,随着一捆捆起吊,众人发现,新型抓斗虽然可以灵活自如地抓起长长的原木,但它只能抓船舱中间部分的原木,难以抓到船舱两侧堆成七、八米高的原木。

人们的眼睛又转望到包起帆脸上。众目睽睽之下,包起帆只能把钢丝绳圈起来套在肩上,从大船的锚眼里爬下去,把船两边的木头用钢丝绳套起来,再依靠克令吊把船舱边高耸的木材往船舱中间拉。

工人们管这种做法叫“放山头”。

“放山头”是个危险的活儿。

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在码头上传开了。

这个说:“以后船来了,如果还是要用抓斗卸,就派包起帆‘放山头’。”

那个说:“如果包起帆有办法把大船里的木头全部用抓斗卸下来,我情愿从办公室爬到大门口。”

包起帆没有气馁,继续默默地埋头苦干。他没有时间去和这些说风凉话的人争论,他无暇针对每个不负责任的议论申辩。他顶着压力,决心要改良木材抓斗工艺,从多种角度思考和探索。如果抓斗不是从中间往两边挖,而是贴着两边船舷往下挖,船舷边的木头有可能会自然地往中间滚,就用不着人工去“放山头”了。

他的设想再一次得到了领导的支撑。

又有一条满载着美国松木的外轮靠泊了。工友五条作业线,包起帆争取到了其中一条用抓斗作业。

这一次可不是实验了,而是实打实的应用。包起帆一刻也不愿意离开码头,他没日没夜地在现场指挥着木材抓斗装卸作业。饿了,买点馒头来充饥;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正在紧锣密鼓的装卸过程中,木材抓斗的一个钢齿断了。包起帆迅疾组织人员抢修,从早晨到晚上,才把抓斗修好,送回到码头继续干。

妻子见他星期天都不回家,一早抱着儿子找到码头上来了,认出了包起帆,她不由叫了起来:“哎呀,起帆,你做神仙啦?连夜地不回家!”

包起帆头戴柳条帽,身穿两件棉大衣,脸上乌漆墨黑的,腰里扎着根绳子,两岁的儿子愣怔地瞪着他,不认识了,半天没喊他一声。

包起帆望着妻儿离开的身影,心里直感歉疚,他的一腔情怀扑在抓斗上,亏欠妻儿的太多太多了。

 

满腔情怀抓经营

包启帆以他的一腔情怀、矢志不移地做足了抓斗的文章。在第一步成功之后,他锲而不舍,单索抓斗、双索抓斗、四索抓斗、电动抓斗,发明了一整套的木材抓斗系列。木材装卸全面实现了机械化。工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效益大大提高,自从全国港口推广了他的木材抓斗以来,至今也没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包起帆的名声大振,上海人都知道了他的大名和发明创造。全国同行业都晓得了上海有个包起帆。

可包起帆没有躺在成绩单、功劳簿和荣誉证书上。

继木材抓斗研制成功之后,他又把目光瞄准了“铁老虎”。那时用人力在船上搬运生铁和废钢,上班的工人们常常累得休息时爬不上船舱。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减轻工人们的压力,包起帆先后发明了“单索生铁抓斗”“异步启闭废钢铁料抓斗”“新型液压抓斗”一系列的设备。

他发明的抓斗系列,不仅一举改变了中国多少年来港口木材、生铁、废钢等货物装卸工艺的原始落后状况,而且批量出口国外,累计为国家创造了四个多亿的经济效益。

荣誉愈发多了,名声更大了,国家发明奖、英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那都是最高级别的奖项啊。

包起帆“抓斗大王”的美名誉满全国。

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给他题写的“抓斗大王”四个字,印在了和他有关的所有书籍、摄影册、故事集、连环画上。

可以说,“抓斗大王”这一美名,伴随了他一辈子。以至于人们都忽视了包起帆还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优秀的领导干部的身份。

1996年,发明家包起帆当官了。他被一纸调令任命为龙吴港务公司经理。

疑惑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包起帆搞技术革新没话说,可是抓管理、抓市场能行吗?”

“搞得不好,把他劳动模范的牌子砸了。”

包起帆劳模的牌子,可是金光闪闪的呀!

有一次去连云港,码头上的工人们见了他,纷纷围上来对他说:“过去我们人工卸木材,经常死人。你的抓斗来了,我们再也不用下船舱了,你的抓斗救了我们。”

包起帆珍惜这些工人们发自肺腑的语言,他把这看作比所有的国家奖、国际金奖更珍贵的东西。这是老百姓、是工人群众的“口碑”。

去龙吴港务公司任一把手,万一真像人们担心的,搞砸了,不是把“抓斗大王”的名声也一起赔进去了嘛。

龙吴港务公司,一千二百多名职工,一千多名农民工,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也是个“烫手山芋”。龙吴港区位于浦江上游,货船从吴淞口开到这里要六个小时,费时间、耗成本,三五天都没有一条船来,偌大的码头天天让白花花的太阳晒着,一天就要亏三十多万,效益极差。

搞技术革新出名的“抓斗大王”,能扭转这一局面吗?当时很多领导都认为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没办法,亏也只能由其亏下去。

顶着压力,包起帆上任了。他是有底气的,这些年来,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员、车间副主任、工艺科长、技术副经理,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每一步都留下了可以称颂的成绩。他从调研熟悉情况开始,又经过深思熟虑,想来想去,仍得像发明抓斗一样,搞创新。如何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大码头货运上创新呢?他的设想十分大胆。

既然龙吴码头不能在大洋大海的外贸运输上切到一块蛋糕,那么,能不能瞄准国内的江河湖海,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呢?

这一设想像在公司上下扔了一颗手榴弹,引起了强烈反响。

人们又是佩服又是担心。

佩服的是,这无疑是个大胆的创意。

担心的是,开展内贸集装箱运输,是大势所趋,可实施起来,谈何容易?系统、设备、人才……龙吴码头一无所有,要实行这一大胆突破,难于上青天。

他马不停蹄地跑交通部、科技部、国家海关、上海市政府、港航公司、货主单位、装卸设备厂,一遍遍请求相关部门支持,向协作单位解释。汽车、火车、飞机、客船成了他的办公地和临时的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难题一个接一个被包起帆解决了。1996年底,在交通部和港航单位的支持下,中国水运史上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在龙吴码头正式开通。

青岛啤酒散装运上海,上海电视机散装发往广州的历史结束了。

尽管第一趟船上的三十六标箱的“丰顺号”,只装了四个重箱,十多个空箱,听来很可怜。但是今天,现在的集装箱轮已经大到可以装到两万三千多箱,发展到遍布全国的六十多个港口,带动了内贸水运产业的大发展,吞吐量突破了6934万箱,这还是前几年的数。

包起帆为港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这期间,包起帆身上又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听起来让人动容的故事。

一个是主动拿出家中的被子,为新加坡香蕉“保暖”的故事。1997年的冬天,一股强冷空气南下,上海的气温骤降。对于上海人来说,这是逢冬常有的事,可却把新加坡的“水果大王”急坏了,香蕉在低温时会发黑,到时一根也卖不出去,不就血本无归了嘛!那可是整整一船的香蕉啊。包起帆起意并带头,拿出了自己家里的棉被;龙吴公司的1073名职工,由衷地支持包总的决定,纷纷从家里拿出毯子和棉被,把所有的香蕉捂得严严实实。

冷空气过了境,香蕉安然无焦。“水果大王”感动极了,逢人就道:“能和这么好的企业,这么好的经理,这么好的职工拍档,真是难得。”

包起帆的情怀,感动了外商。第二年,“水果大王”投资150万美元,在龙吴码头建设恒温仓库,从而形成了上海港第一个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另一个小故事是包起帆对公司下属的汽车运输公司搞股份制试点的前前后后,开始时号召职工出工资合股,职工们犹豫、迟疑,应者寥寥,包起帆和班子成员拿出自己的钱,带头入股。职工们心悦诚服,纷纷入股,使得这一试点顺利进行并运作开了。

一年以后,龙吴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盈利丰厚,每名入股职工可以分三千元的红利。工人们都乐得合不拢嘴。

包起帆在这时退了股。

这时为啥呢?

他答复得简简单单,我不能和工人争利。

在我前面提到的上海电视台拍摄的《包起帆新史》纪录片中,生动而形象地在实地拍摄了汽车公司股份制改革前前后后的故事。

1998年3月9日和16日,纪录片上下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以后,看到片子的上海观众纷纷道:“包起帆的这份情怀,难得!”

包起帆的这份情怀,也让他在龙吴公司赢得了一个外号,他们在背后道:“好好干,跟着包起帆,我们就能‘包吃饭’。”

生意大了,企业活了,工人们笑了。今天,放眼祖国大地,内贸标准集装箱已经遍布全中国的各大港口,而先行者,就是当时的“抓斗大王”包起帆。

 

一生情怀献人民

还是先从包起帆身上的小故事说起。

一天,一位加拿大商人慕名前来拜访包起帆,他把一张十万美元的支票放在桌上,并且告诉他,聘请他去当贸易公司总经理。

“这是你的年薪。”外商诚恳地说。

这个时候,已经步入新世纪,包起帆当了上海港务局分管科技的副局长,后来成立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他又任副总裁。他婉辞了外商的邀请,反而向对方发出了邀请。

“这样吧,你把你的企业办到我们上海港来吧,我相信我们能够合作得很好。”

他的举动赢得了外商的尊重,经过考察,他真的与上海港合资,办了一家企业。

包起帆不爱钱吗?

报纸上登着,包起帆从“抓斗大王”变成了“物流大王”。

1992年11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上海起帆科技开发公司”,从三十万元注册资本起家,到世纪之交那年总资产已达七千万元。由他主持开展的“港口新型抓斗、吊具推广系列项目”,累计产生的经济效益已达四个多亿。就如同他在龙吴公司退股一样,他没有在所有推广的公司拿一分钱的报酬。

他说:“别人能勤劳致富是好事,但我应当多作贡献。”

“我不做发财的典型。”

“我只是一个有出息的工人。”

从我认识他至今,他一直穿着普普通通,他始终是个诚恳、质朴的人,只能从他的胸襟、从他的情怀上来理解包起帆,才能够读懂他的人品、他的气质。

日本安川公司是日本起重机电器控制领域的巨头,总裁羽鸟对包起帆的睿智和执着大为赞赏,盛情邀请包起帆道:“我请包先生到日本访问,并到我的企业考察,接待安排一定是最高规格的。”

包起帆的回答大出羽鸟先生意外:“非常感谢你的盛情,但是,总裁先生是不是可以把对我的邀请,改为每年安排我们公司二十名技术骨干到贵公司培训?”

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的工人对安川公司的产品熟悉了,那不是对你们的产品出口更加有利吗?”

羽鸟频频点头,当面作了回应。

在包起帆的心里,是整个上海港的发展。走马上任以后,他非常明白,靠个人单打独斗搞创造发明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他精心组建的,是全集团公司三百多位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中心。上海港的桥吊起重设备已经实现了电气化,但这些外国引进的设备,一旦有一两个元件出现问题,就得更换整块模板,每年总成本达上千万元。员工们能去日本学习培训,了解起重电气的控制系统,不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了嘛。

“一个换二十个”的故事在上海港传开了,被派往国外的员工们都下了决心,包起帆有这样的境界,有这样的情怀,他们也都要把真本事学到手。一年又一年,几年时间里,上海港派出近百名一线技术工人前去日本培训,他们回来后,陆续成为业务上的骨干,上海港的发展也如虎添翼。包起帆和他领导的团队,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起冲击,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申请或授权国家技术专利百余项,比建港五十多年来的总数还要多,极大地提升了上海港的核心竞争力。

几十年来,包起帆不断地有新的发明、新的创造。当工人时,他成了“抓斗大王”,当上了干部,他仍然有在国际上获大奖的一次又一次发明创造。

港务局技术中心的高工说:“跟着包起帆搞创新有奔头。他作为科研带头人,总能造出比较好的课题,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另一位高工说:“跟着包起帆搞创新能学到很多东西,他总是手把手地教大家,第一是教思路,第二是做方案,第三是抓过程。所以,通过搞一个项目,大家都感觉到自己开了窍,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水平。”

之所以会得到赞誉,是跟包起帆热爱读书分不开的。他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东西是书,他家中最没有空隙的地方是书房。书房里除了门窗,全被书柜书橱填满了。有专业技术书籍和前沿信息资料,学术杂志,还有不少世界文学名著。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使得他能够不断地寻找到创新的交叉点。那就是世界上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和自己本职工作发展方向的交叉点,也是世界上已经成熟的科技成果和自己本职工作中碰到难题的交叉点。

包起帆的儿子在海外留学时,每年中秋节,他都会给儿子寄去一盒月饼。每寄出一次,他就情不自禁会想,儿子什么时候能收到月饼呢?有一次寄出月饼之后,他忽然想,为什么不能开发一种系统,让运送月饼的每一步都在互联网上清楚显示呢?码头上运送出去的集装箱,不也一样吗。这样,也不会发生时常风闻的集装箱货运中的失窃案和偷渡案了。

有一次,松江出的手机,运送到国外码头时,集装箱内“老母鸡变鸭”,手机变成纸张了,而手机却出现在深圳的商场里了。

又有一次,集装箱卸货在东海外的码头上,夜深人静时,集装箱里走出的却是一个一个偷渡客。

包起帆进一步联想,如果集装箱装上了电子标签,进行实时监控,那么,货物也好,混进了偷渡客也好,其一举一动不就很容易发现和杜绝了嘛!

经过深思熟虑,确定下来之后,包起帆说干就干。不晓得熬了多少个通宵,终于攻克了“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的项目。2005年的11月份,包起帆和他的团队成员把刚刚落地的发明放到上海至烟台的班轮航线上试用。在见证这一新成果的关键时刻,包起帆劳累过度,发高烧住进了医院。

在病房里打吊针时,包起帆无意间从电视里看到,山东烟台正遭遇五十年不遇的暴风雪,积雪深达一米。

试验会不会因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受到影响而夭折呢?

包起帆躺不住了,拔掉输液管,不顾医生劝阻,赶往烟台。

当他浑身是雪赶到烟台港码头时,十多位同事深受感动。最终,测试成功!“集装箱电子标签”成为世界上一把可靠的现代化“电子锁”。

遂而,从国内到国际,包起帆和团队成员又把这一新的发明,联合美国萨瓦那港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电子标签航线。在取得成功之后,陆续又开通了中加、中日、中马等多条航线。新的发明走向了世界。

2006年5月,享有盛誉的国际发明展览会在巴黎举行,五百多项选自世界各国的新发明登场角逐,观摩的来宾摩肩擦踵,多达四五十万。在中国送去参展的31个项目中,4项来自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

激动人心的领奖大会在5月9日的下午举行,铜奖和银奖揭晓之后,会场上安静下来,众目睽睽的金奖即将宣布。

当展览会主席格雷斯先生宣布:“金奖,包起帆,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装置’”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中国参展的席位。

令人惊讶和意想不到的是,格雷斯先生在宣布接下来的金奖获得者时,又一次一次地念到了:

“金奖,包起帆,中国!”

“金奖,包起帆,中国!”

“金奖,包起帆,中国!”

获奖项目分别是:“集装箱堆场及堆场装卸工艺、用于集装箱的电子标签和电子封条的连接方法、用于集装箱作业的安全装置。”

包起帆一下子为上海、为中国捧回了四块金牌。

颁奖会进入了一个高潮,会场上伴随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人的目光投向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包起帆。

格雷斯先生激动地说:“在具有105年历史的巴黎国际发明展上,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佳绩还是第一次发现。”

包起帆真正地为中国人争了光。

载誉归来,上海港为包起帆开了隆重的庆功大会。会上,包起帆一如既往地以他的情怀和真诚道:“大量的工作都是团队同志们做的,我认为,我们一定要依靠团队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选创新之种,栽创新之树,结创新之果。营造出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整体环境……”

他是这么说的,他更是这样去身体力行的。常言道:一流企业卖标准。

包起帆和他的团队发明的“集装箱电子标签”是国际金奖发明,他得为这个东西争取国际上的话语权了。

 

 

2009年,由上海代表中国提交的关于制定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的提案获得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任命包起帆负责领导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草案。

新的标准草案要经过华盛顿、圣地亚哥多次会议的交流讨论。在国家标准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及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包起帆和他的成员们把新的成果放在外国专家们的面前,沉着地应对外国专家们提出的一个一个问题,一个一个疑惑和责难。

到了2011年11月下旬,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最后一轮投票中,顺利通过中国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8186:2011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实现了中国航运界在领衔制定国际标准方面零的突破。

紧接着,包起帆和他的团队在上海罗泾散装货运码头实现了建设一条岸线,即公共码头,由钢厂和电厂同时使用,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他因此荣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颁发的“阿西步•萨巴格优秀工程建设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专家。

2015年,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包起帆又一次获得三项发明大奖。值得提一笔的是,这是他1987年获得第一个世界大奖以来,收获的第36项国际发明最高荣誉。事隔28年再次获奖,连老外们都纷纷露出笑容、竖起大拇指,既表示赞赏,又觉得惊讶和不可思议。

36个国际大奖,都是包起帆以他质朴勤奋的一腔情怀获得的。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不容易和多么大的荣誉。

即便如此,包起帆仍然没有忘记码头上的工人兄弟,他仍然像坚持了几十年那样,像最初获得十元钱奖金,买了烟发给单位上每位工友抽一样,拿出属于他个人部分的奖金,支助曾经因伤致残的工人,帮助生了病的工友……

60周年国庆时,我为写一篇有关他的小文,问他在干啥?他说在为标签系统争国际上的话语权;70周年国庆前夕,我这次在北京见到他,又问他退下来以后在干啥?

他怕我听不明白,一五一十告诉我,利用长江口的疏浚土在新横沙做生态成陆项目,这对长江口生态的保护、对上海未来城市的发展都大有益处,研究成果已经被上海市政府采纳了。

为写这篇文章,我专程坐船上了长兴岛,又驾车走了好久的新堤公路,亲眼目睹了这一大项目的实施现场,大片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土地,延伸到和大海相接的水天一色处,那是真正的未垦殖过的处女地啊!

黄昏时分,我在新成陆的海堤边上,迎风站了很久、很久,我似乎想得很多,我又仿佛什么没有想。我的身边,反复地响着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包起帆,著名的“抓斗大王”,他发明的抓斗,和眼前成片的处女地之间,差距多么远,多么大,可他又默默地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他是一个真正的“最美奋斗者”。

他在以他的情怀,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刘大的“甜蜜”生活
下一篇:扶贫路上的老校长们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