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数字化将成为企业“刚需”

专访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

本刊记者 屈一平    2020-05-10 10:09:47    《人民周刊》

近日,“新基建”内涵首次明确。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发布会,首次界定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

中央部委重视,并不是刚刚开始的。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到底应怎么建?数字化与新基建的关系怎样?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后时期,数字化又是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突围的?

“作为新基建的核心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是进入数字化生存的一代人。”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认为,一系列数字化平台正在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突围,实现消费侧数字化新基建的目标。

 

 

数字化新基建方面,中国有独特优势

记者:怎样界定数字化?数字化离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多远或者多近?

刘松:传统的基础设施是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数字化新基础设施是在新一轮信息革命引领下,为公共治理、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平台设施。

在数字化新基建方面,中国具有独特优势。欧美人还在用支票支付水电费时,中国人已经用手机买鸡蛋了。疫情暴发以来,在线直播、在线学习、在线办公等成为人们的新习惯,数字化的强大覆盖力和快速传播能力在抗疫方面有效助力。

数字化可拆解成3个关键词:数据化、移动化、云化。关于云化可以举例说明:2月份,钉钉推广在线教育以及在线办公时,要求瞬间扩大到数万台机器服务器,在传统IT模式下这不可能完成,然而借助于云计算分钟级的扩展力就可以解决。大多数人不了解云计算在疫情中的运用,仅仅看到生活、办公、上学等线上化,但这背后,基础设施是由数据传上云计算来支持的,数字化、移动化和云化共同形成生活、生产、社交线上化的整个过程。

记者:数字化与现在较热门的新基建的关系如何?

刘松:在2019年阿里云峰会时,已经提到阿里云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代表,包含云数据、智能智联网、移动协同等的新一代数字技术。

传统基建是通过投资来拉动供给侧的投入和变革,而新基建同时拉动需求侧变革,把数字消费以及中小企业竞争力作为一个重点。传统基建强调地理上平均分布,要修的路、要建的机场就在那儿,而新基建是通过一个网络接入可以服务于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所以数字基建避免走过去重复的老路,强调集约化服务的方式,通过新技术接触到每一个客户。

 

阿里巴巴副总裁  刘松

 

助力抗疫,健康码推广到全国200个城市

记者:数字化在科学防疫方面有哪些贡献?如何评价数字化助力浙江防疫?

刘松:2003年和2020年的两次疫情,折射出中国经济和数字时代的变化。17年中,互联网迭代两次,从2G到4G甚至5G的前夜,中国的数字经济在经济总量里已经占据1/3。

这次疫情中,浙江省利用数字技术抗疫的效果突出。第一是系统上线速度快,比如发热门诊的登记系统、快速上线的疫情信息处理系统都是以小时为单位,包括健康码平台,每个城市的系统在数十小时内即可解决。第二是数据支撑能力强,浙江省是最早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因为通过大数据分析得知,春节之前可能有几十万来自湖北的人员回到浙江。第三是组织在线,通过钉钉在线平台协同交互,整体协作简单高效。每一位公务员、每一位社区管理人员都能够用数字来精准地开展工作,推动街道的精准防疫。

记者:从2月7日在浙江余杭区率先推出,健康码如今已落地全国超过200个城市。请您谈谈健康码的推广过程。

刘松:病毒与人类共处了几万年,尤其从人类有畜牧业以后,这是双方共存和搏斗的历史。只有互联网这样有大范围传播能力的基础设施能“跑”过病毒。

数字技术面对抗疫,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唯快不破。比如说这次抗疫很多的应用都是以小时为单位上线的,包括浙江一些健康码的应用。我认为最关键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运用数字技术的理念和机制。

自2月7日杭州余杭区率先在支付宝上推出健康码,到浙江全省、四川省全省推广,再到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指导支付宝加速研发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码,只用了9天时间。从杭州出发的“健康码”成了各地政府数字化防疫的标配。

健康码已经覆盖了超过18个省份的200个城市,发码量超过1.5亿。钉钉办公平台也覆盖了1.2亿学生。我们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形成了98套方案:在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商业企业、教育机构等方向,复工复产方面都具备数字化应用。

记者: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数字化在线系统如何发挥优势,聚焦社区防控、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呢?

刘松:在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之后,大多数省份面临着三大战役。第一是社区防疫,大量的人口回到城市及工作地。第二是如何既能防疫,又能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第三是人口流动下跨领域的追踪。

首先,社区防疫需要“民众在线+社区在线+政府在线”。移动互联网和数据化带来了“在线”这个词,通过在线的方式,整个社区防疫过程实现可视化。第二,杭州健康码助力复工复产的逻辑:健康码将可能与敏感人群有关的人打一个红码;有绿码的人须天天打卡,让大家知道他有没有接触敏感人群。最重要的是筛选出健康人群,这是在复工阶段对企业有力的保障。第三,定时推送疫情动态。让老百姓心安的一个办法就是随时告知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比如哪些食物、药品能帮助缓解焦虑,“防疫精灵”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推送答案。

 

直播带货说明,数字化成了企业“刚需”

记者: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学校线上教学方面,阿里巴巴的科技能力如何展现出来?

刘松:此次疫情期间,数字技术第一次大范围应用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1月29日,阿里云宣布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加速推动新药和疫苗研发。1月27日,钉钉发起“在家上课”计划,疫情期间“在线课堂”功能免费向全国大中小学开放,可支持上百万名学生同时在线上课,并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学校。2月8日,钉钉企业复工平台正式上线,该系统可帮助企业管理者一站式完成员工健康情况每日收集。2月18日,超过100万家企业启用钉钉“无接触考勤”功能。截至3月25日,杭州全市企业复工率达99.4%,员工到岗率达97.4%。数字技术的介入,全面展示了阿里巴巴的科技能力。

4月1日阿里集团宣布,从湖北采购价值10亿元的小龙虾,并从4月下旬起搭乘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的供应链体系,通过盒马、淘宝、天猫等直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4月至6月,阿里各业务线将组织100场湖北农产品销售会,帮助小龙虾、茶叶、柑橘等湖北特色农产品快速出鄂。

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影响成本的主要原因是房租、人工和贷款利息,其他还有原材料积压和违约成本等因素。为此,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集团早在2月10日就发布《告商家书》,推出六大方面20项特殊措施,支持全国中小企业应对暂时的困难,打赢疫情中的经济仗。

记者:“直播带货”是很多中小企业的尝试。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一季度电商直播量达到400万场,这和数字化有多大关系?

刘松:很多企业利用直播弥补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整个2月和3月直播进入一个高潮期。短期靠直播,长期靠数字新基建,是我们对每个商家和企业制造商的一个建议。

疫情之下的中小企业很难,比如护肤品品牌“林清轩”在农历大年初六业绩下滑了90%,157家门店先后关闭,开业的170余家门店生意寡淡。然而仅仅15天,却依靠淘宝直播完成了一次逆袭和重生。2月14日,林清轩的总经理带领100多位员工,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直播,当天卖了近40万元的山茶花油。林清轩的业绩不降反升,达到去年同期的145%。

林清轩的创始人给阿里写了一封信,提到以前将信将疑的数字化理念,这一次派上了用场。2月以来,有100多种线下职业都在淘宝直播找到了新的商机,服饰、美妆、家居3个行业的线下门店直播最为活跃,仅仅“居然之家”就有196家门店开播。每个企业家都会思考,数字化技术在疫情之后变成了刚需。

 

4月22日,广东东莞市政府和阿里巴巴签署“春雷计划”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东莞制造的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春雷计划”支持产业发展,“城市大脑”提升治理能力

记者:阿里巴巴集团在4月7日宣布,时隔11年再次启动扶助中小企业的特别行动——“春雷计划”,发挥数字化能力,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请您具体谈谈这一计划?

刘松: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阿里巴巴首次启动“春雷计划”,力争帮助国内中小企业乘互联网之势走出寒冬。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不确定性,扩内需、稳外贸、助农兴农迫在眉睫。

“春雷计划”推出5领域16项支持措施,源于4月7日浙江省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聚焦“3年内在浙江知名产业带区域建立100个产地直播基地、打造100个销售过亿的C2M超级工厂、定向扶持5个产业带实现销售破1亿单”目标,以数字化推动中小企业构建数字化产销体系,助力浙江制造依托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记者:城市治理是全球都面临的难题。在庞杂的数据中,如何推进政府和城市大脑更多良性互动?最近杭州出台的“城市大脑”草案对城市治理有何意义?

刘松:数字平台用于城市治理与服务,典型的代表是杭州的“城市大脑”。近日,杭州出台《杭州城市大脑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草案)》,以立法形式明确将“城市大脑”定义为数字杭州的基础设施。该条例所称“城市大脑”,是指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支撑经济、社会、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开放式智能运营平台,是数字杭州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综合应用工具。

与传统基础设施注重硬件开发不同,数字基础设施不仅要求软硬件的配合,更要求网络空间中的新旧基础设施与新旧技术的迭代。未来,消费者和企业都可以通过一个智能的交通服务平台获得门到门的全链路交通服务,而不需要自己切换飞机、地铁、铁路的单独服务。

 

未来:数字化推动各行业转型

记者:从疫情发生到现在,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刘松:我们可以从疫情里看到很多对未来有价值的东西。

第一,2亿人在线开工。从2月3日开始,到现在有2亿人在钉钉上办公。这个技术更大的意义不在于疫情期间,而在于以后会大幅降低交通、时间成本。第二,“停课不停学”,数字化普惠边远地区。现在有近1.9亿人通过在线方式学习,比如对黄冈中学高三的学生来说,网上学习尤其重要,数字化技术对于每一个人都产生了普惠价值。第三,数字化工具成为刚需。在武汉,有接近20家盒马店将物资配发给医护人员,对于一线补给非常重要。不仅医疗物资,还有生活物资以及民生服务,如果这些外卖、生鲜都能够保证的话,老百姓心里不会慌。第四,数字化供应链、物流体系的效率和辐射更加深远。在这次疫情来临后,很多中小企业只有一个月的现金流,如何通过数字化保持和下游的关联,是生死战。未来,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推动整个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化是长期考验。第五,网络直播和数字化底座让业务不掉线。疫情之后,企业使用数字化模式拉动消费,前景广阔。

记者:现阶段,中国发展云计算还存在哪些不足?

刘松:云计算的上半场即将结束,线上版的互联网、衣食住行等消费互联网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在云计算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下半场,其更大的使命是,推动物理世界数字化转型、传统企业上云、各行各业转型以及产业数字化发展。

中国云计算还存在挑战。一是中国“云”的国际化遇到挑战。目前欧美等国家与地区的政府、用户对于采用中国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云服务,无论是接受度还是法律法规限制,都不太友好。二是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只有突破技术门槛才有可能更好地降低成本。三是从投资的角度看,要避免“重硬轻软”的现象。大数据中心不能仅仅投资硬件基础设施。

推动云计算发展,需要有战略性思维,为了进行综合布局,要将消费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将数据开发与数字新价值体系等多维度结合起来。

(《人民周刊》2020年第8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球使用ECMO维持时间最长的器官移植受者康复顺利
下一篇:线下复产防疫兼顾 线上转型争分夺秒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