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把养老院“搬”回家

本刊记者 张配豪    2021-07-23 10:39:43    《人民周刊》

日前,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家庭养老床位”首次被纳入五年发展规划中。居家养老意味着,老人住在家里,忙于工作的子女未必能全天候照料。现实中,“家庭养老床位”应该怎样运行?如何让更多老年人养老不离家?

 

居家养老新模式

“家里有四位老人,还有上学的孩子,我们两口子都是独生子女,说实话压力真是挺大的。”正在为父母寻找养老服务机构的北京市民王彬表示,父母前一段时间和他商量,用老两口的退休金找家合适的养老机构,这样子也算是“双解绑”。但在寻找的过程中,王彬发现自家周边公办的养老机构数量有限,而一些民营养老机构价格相对较贵,王彬想为父母找一家性价比较高的养老机构。“其实父母还是想在家里养老的,但是自从父亲患病瘫痪后,母亲每天照顾他很辛苦,我想让父亲得到专业的照护,同时也能让母亲轻松些。”

事实上,像王彬这种情况的家庭并不在少数。家住北京市海淀区育新花园的刘先生也面临两难抉择。刘先生的孩子刚刚一岁多,夫妻二人工作都很忙。前两年,年近70岁的父亲做了心脏手术,还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刘先生的母亲一直悉心照顾着老伴。起初,刘先生只需找一位保姆照顾孩子即可。然而去年母亲突发脑梗,手术后在家中进行康复。面对病倒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刘先生不得不又请了一位保姆,专门照顾父母。刘先生聘用两位保姆的费用,每月近1.5万元。家中老小都需要照顾,刘先生的压力非常大。

老人不想离家,家庭照护负担过重……“家庭养老床位”刚好可以适用王彬和刘先生这样的家庭。每个病床还会配送一只一键式呼叫手表,不仅能随时呼叫社区工作人员,手表还能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老人们戴的手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机连着,可以为老人提供“私人定制”服务。一键式的呼叫手表只是社区养老模式的一种,还有针对失能老人的家庭特护病床,这些产品通过和后台数据传输,社区就可以掌握老人的生活健康状况,更好地实现居家养老。

提供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后,服务机构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某养老家庭照护床位试点项目运营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建设不可能顺利进行。

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根据《西城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床位补贴包括基础设施补贴、基础服务补贴和困境家庭老年人服务对象专业服务补贴。基础设施补贴对象为签约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重度失能或重度残疾老年人,每人一次性限额3000元;基础服务补贴对象为重度失能或重度残疾服务对象,每人每月600元,其他服务对象每人每月100元;对于低保、低收入、计生特扶家庭的重度失能老人,则参照入住养老机构补助给予一定的专业服务补贴。这三项补贴均不发放给个人,而是由服务机构根据实际服务情况进行结算。此外,西城区还出台《西城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管理规范》等文件,统一服务协议、统一服务平台、统一服务指导价格、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监管,保障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质量。

 

监管与扶持兼顾

目前,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市已经率先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家庭养老床位将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成为促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重要途径。民政部和财政部推进的‘十四五’期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就是把家庭养老作为重点来做。相关产业机构都知道这应该是将来发展的方向。”

如何进一步提升家庭养老能力?中铁康养产业投资运营(云南)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彬认为,一是建新,一是改旧。“建新是建融合式的养老社区,解决55岁到80岁、90岁群体的一站式生活。在大城市周边建一批这样的项目,辐射整个城市。改旧,是把旧小区重新赋能。”在实践过程中,杨彬呼吁,一是把土地成本及金融成本降下来,二是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从政策层面引导旧改资金进入适老化、智慧社区、健康社区领域。

在推动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工作初期,很多老年人由于不了解养老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对养老机构能够提供服务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和顾虑。不少居民担心送上门的服务,会不会被套取隐私、做推销?

对此,杨彬说:“目前大部分群体不了解养老形式与相关政策,政府应做好宣传以及观念引导工作,信任度会比企业宣传效果更好。针对符合政策要求又有顾虑的老年人,最好能采取上门走访的形式,由工作人员细致耐心地为老人们解读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可以带来哪些便利和实惠,能帮助解决哪些困难。”

把养老院“搬”回家,本质上是通过社区机构将专业化服务延伸到居家场景中,从而真正形成“居家-社区-机构”三层服务体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认为,该养老模式还存在以下挑战:“对服务团队要求高,专业人才紧缺,目前养老行业招人难、留人难,行业又属于高风险。另外,社区居家业务单点服务很难大面积覆盖,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企业的连锁化、规模化有一定的要求,分散式管理不易于把控。”

前不久,在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指出,家庭养老床位不能盲目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支撑。下一步要制定家庭养老床位规范标准,纳入养老服务监管范围,还要布局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支撑点,并出台政策来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这样才能够有效服务家庭养老。

“规范‘家床’项目的承接主体与要求,规范建床的标准,不是所有的上门服务都叫‘家床’,也不是任何企业都能承接。要制定清晰的指导服务标准与内容,有服务质量的监管和要求。同时要考虑企业的经营困难,给予合理的补贴与相关政策支持。”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韶说。

(《人民周刊》2021年第13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资源循环利用,“互联网+”显身手
下一篇:基本养老金委托投资到账金额达1.09万亿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