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央企重组“加减法”并用 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杜雨萌    2021-08-23 10:09:09    证券日报

随着上周五钢铁行业鞍钢重组本钢的消息正式落地,对于下半年央企重组整合工作来说,各方关注的焦点进一步移至国资委曾多次“剧透”的“适时组建新的央企集团”上来。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3月份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对外公布的2021年工作安排中,国资委就明确表示将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4月底,国资委曾发布公告称,新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不过,结合此后国资委的多次表态来看,这项工作似乎处于“未完待续”状态。

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7月份举行的上半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称,下一步,国资委在战略性重组方面将聚焦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稳步推进钢铁、输配电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并在相关领域积极培育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

此外,8月中旬国资委党委召开的扩大会议再次强调,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对此,市场上早已有所猜测。

去年年底,上市公司许继电气、平高电气分别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目前我国输配电装备制造领域新央企组建实施方案已上报待批,该集团将由中国西电集团和国家电网公司下属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等电力装备制造企业重组而成,南瑞集团旗下三家制造企业也将剥离纳入重组范围。

上海天强咨询管理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输配电装备制造领域组建新央企,一方面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延续,即针对上一轮改革中对于主辅分离不彻底的局部情况再次进行有效的推进,具体体现为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的相关输配电装备制造企业进一步剥离;另一方面,这也是电力装备领域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创新链的需要。

回看上半年央企在结构调整方面的各项动作,可谓“加减法”并用。“减法”层面,央企间中国中化与中国化工重组,中国普天与中国电科重组;央地间中国宝武与太钢集团重组,鞍钢集团与本钢集团重组。“加法”层面,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新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列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

“央企重组整合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国有资本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以达成“1+1>2”的目的;另一方面,推动国有资本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所以,当前央企的重组整合工作既要在传统产业领域不断合并同类项,也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适时在央企专业化整合的基础上,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

祝波善表示,从央企重组整合的“加减法”来看,“减”的目的往往是同类型或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以此提升规模效应,推动相关创新;“加”的目的往往是在一些重要领域进行布局,或者是解决现有格局的不合理问题。

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的重要内容。刘兴国认为,考虑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预计央企在该领域的并购重组步伐可能会有所加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紧扣“高质量”主线 促资本市场稳步前行
下一篇:巨额再融资是圈钱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