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双11”数字人民币大礼包你拿到了吗?

徐一鸣    2021-11-03 16:03:53    证券日报网

近日,北京受理首笔租房委托代征缴税试点数字人民币业务。另外,来自中国香港、在深圳创业的陈先生在深圳市前海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申报了9月份的个人所得税,并成功使用数字人民币缴纳了税款。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中正在呈现多渠道、多样化态势。

那么,数字人民币的优势、主要适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证券日报》通过实体走访以及采访业内专家,带你一探究竟。

 

数字人民币正成为买家、卖家“心头好”

数字人民币由于具备支付更快、无需网络、隐私性好等特性正逐渐成为买家和卖家“心头好”。

自去年10月份数字人民币在深圳罗湖开始首次大规模公测以来,应用场景正在加速扩容。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受邀白名单用户已超过1000万,试点场景超132万个,各试点城市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共14批次。

11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圈的一家咖啡店,买了一杯咖啡并通过数字人民币付款成功。在与店长小秦交流后得知,目前好多消费者逐渐适应了使用数字人民币。原因在于,一是在没网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二是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0费率、即时到账,以前通过刷卡要扣除手续费,现在用数字人民币交易也为商户节省了费用。”小秦说。

“即使没有网络,数字人民币一样可以使用。”谈及和数字人民币结下的渊源,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李某对记者说,数字人民币有国家背书,安全性更有保证,使用起来更加放心。

需要强调的是,数字人民币是支付方式的重要补充,而不是某种支付方式的替代物。目前,数字人民币APP子钱包以线上商户接入的形式,激发内需的释放,对接的商户包括京东、美团、滴滴出行、东方航空、携程等。

以今年“双11”电商购物节为例,京东面向定位在11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且从未开立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用户,发放单个金额最高118元的数字人民币礼包。用户将数字人民币子钱包推送到京东App之后,便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在京东App购买京东自营商品,或在京东App搜索“数字人民币”关键词快速直达数字人民币专区使用。

可以看出,数字人民币目前主要是用于国内零售的支付,随着开发条件的不断成熟,国际化支付逐渐成为现实。央行此前称,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将试运行数字货币,海外游客无需开设中国银行账户即可使用中国数字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展现魅力。数字人民币将对跨境资金流动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当数字人民币进入跨境交易领域,加大了结算的应用场景以及应用力度,而从另外一个层面推动了人民币国际货币的应用能力。”华福证券分析师魏征宇称。

从定位上看,数字人民币与银行存款形成错位布局、科学发展的关系,数字人民币坚持M0定位,不计付利息,以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

 

各地积极布局数字人民币发展

数字货币作为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顺应了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学者比喻“中国数字经济就像一辆新能源汽车,数字人民币则是电池核心组件。”

业界认为,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打破数据孤岛,实现金融服务的降本增效,数字人民币作为升级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既可基于账户转移,也可基于价值转移,对传统现有账户体系形成有效补充。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莜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普及将推动金融机构、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共同构建数字支付新生态,而供应链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中的重要场景领域,其发展亦亟待数字化的资源整合。在产业互联网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由数字人民币渗透带来的供应链金融效率增强,将使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大幅提升。

在此背景下,各地方加大支持数字人民币发展力度。9月中旬,天津市政府印发《天津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参与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建设及延伸产业的研究开发。”

10月底,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拓展线下和线上支付、交通出行、政务和民生等场景应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推30条举措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
下一篇:第三批集中供地密集发布 上海、深圳等地明显增加保障性地块 专家:热度分化有望延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