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下半年吸收外资将延续良好态势

2021-07-19 14:36:09    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延续积极态势。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078.4亿元,同比增长28.7%,较2019年同期增长27.1%。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吸收外资将延续良好态势。为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可能面临的调整,稳定外资基本盘有望推出系列政策“组合拳”。

 

吸引力增强

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根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97家,同比增长48.6%,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平均每天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0多家。

“这充分说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认可、对在华长期投资的信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表示。

此前,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显示,60%的企业表示将扩大在华业务规模。

对外资的“引力”从何而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表示,外资纷纷来华,说明他们看好中国经济。“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是大背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跨国并购等经贸活动已在恢复中;另一方面,中国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积极成效发挥巨大作用,二者形成的独特优势让外商在关键时刻可以顺利投资、生产,有稳定的市场,形成稳定的预期。另外,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商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我国吸收外资持续向好,源于我国有强大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为稳定外资基本盘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政策举措的推出,既稳定了市场预期,又提升了外商投资信心。在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和继续在中国经营的信心不断增强。

 

积极应对不确定性挑战

展望下半年,全球疫情的长尾冲击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成为我国吸收外资面临的主要外部挑战。

“新的不确定性增加是下半年我国吸收外资面临的最大挑战。”白明表示,一方面,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其在高端领域吸收外资的能力逐步恢复并增强。如果这些领域恢复速度较快,将影响我国在高端领域的引资。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疫情控制情况将对外资迁移产生影响。如果东南亚国家在短时间内能够控制住疫情,那么此前被迫停工停产的一些在建外资项目将逐渐恢复,在我国对应的一些项目也将逐渐从中国迁回东南亚,从而导致我国外商投资项目逐渐减少。

“不确定”亦成为下阶段全球吸收外资的主要影响因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发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称,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高度不确定,将取决于经济复苏速度和疫情卷土重来的可能性等因素。报告预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在2021年触底,增幅约为10%至15%,但这一水平“比2019年水平仍然低约25%”。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背景下,我国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外疫情变化,未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有可能面临调整。”陈凤英表示,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仍在。

 

稳外资举措有望加码

为应对内外部挑战,下半年稳外资举措有望加码。

白明表示,应把落实外资重大项目作为稳外资的重要工作抓手,开展全流程对接服务,加快和推进外资重大项目落地。同时,继续缩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加大开发区、自贸区、自贸港等平台对外资产业集聚和吸引力度,继续改善我国营商环境,稳定外商在华投资预期和信心。

“下半年我国吸收外资将延续良好态势。”商务部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崔卫杰表示,要延续这种态势,稳外资需在继续落实好上半年举措基础上,继续加大引资力度,并引导外资投向实体经济。

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日前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进一步缩减全国和自贸试验区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试点,总结形成新一批试点经验做法。修订完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制定自贸试验区和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稳定外贸外资产业链供应链。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加强产业链招商,对重点企业、重点外资项目开展个性化服务,稳住产业链骨干。

(原标题:政策有望加码 下半年吸收外资将延续良好态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专户有钱发 精准发到人 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将更加规范
下一篇:上半年经济稳中加固 下半年政策强化增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