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站上风口,ICT产业迎来新周期

2021-08-17 16:24:36    国际商报

原标题:站上风口,ICT产业迎来新周期

随着中国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以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得方兴未艾,ICT产业新一轮增长正在开启,5G通信带动芯片、设备全产业链规模增长正是例证之一。

 

开启新一轮增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日前发表演讲称,在新技术新需求和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交织下,ICT产业仍将迎来增长新周期。

胡坚波认为,2023年,数字化转型在全球技术投资额中的占比将超过50%;传统行业转型驱动计算设施建设也将提速,2020年-2024年,工业、汽车等行业领域的半导体需求增速高;此外,先进计算产业同样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到2023年,全球计算产业将拥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投资空间,平均增速超8%。

“ICT产业将开启新一轮增长,5G通信带动芯片、设备全产业链规模增长。2023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预计超7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50%;全球5G基站累计超过500万个,平均增速超过50;全球5G元器件市场规模近千亿美元。”胡坚波如是预计。

胡坚波的判断,从中国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数据中能够得到佐证。

记者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累计进口1978.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保持进口额最大的单一商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2%至663.6亿美元,已连续30个月保持同比增长。计算机方面,上半年,中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累计出口1144.8亿美元,同比增长26.7%,比2019年同期增长25.9%。

国际半导体分析机构IC insights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复苏将带动所有产品类别尤其是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实现正增长,其中全球半导体的强劲需求将推动2021年销售额增长24%,并有望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副教授姚信威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ICT产业飞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发力和资本的持续关注。顶层设计方面,中国从国家宏观层面明确了未来5G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出台了多个政策性文件;企业层面,5G、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颇受资本青睐,华为、大唐等国内通信设备领军企业高度重视对5G技术的研发布局,在标准制定和产业应用等方面已获得业界认可。

“我们要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大力发展ICT产业。这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姚信威说。

 

多重挑战亟须应对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电子信息行业需求、产业链等造成的影响已基本消除,但大国间贸易摩擦、全球供应链吃紧问题依然严重,行业整体面临上游产能不足、中长期国内成本提升、各国贸易政策收缩等多重挑战。

胡坚波表示,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AR/VR、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将带来巨大创新与变革,但其与工业和实体经济结合仍需攻克系列瓶颈,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AI计算芯片、高端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是ICT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目前,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长期依赖进口,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水平不足是产业长远发展的隐患。”姚信威坦言,随着5G的发展,传感器、IoT操作系统(物联网)是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终端,但目前操作系统主要被美国垄断,标准也以英语为主,建立自主操作系统迫在眉睫。应集中力量加大对AI计算芯片、高端传感器等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建设面向全球用户开放的自主操作者平台。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显示,到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72万人,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才缺口32万。

对此,姚信威建议政府依托国家重大专项等方式,积极组织推动重点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加大对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针对高端人才培养出台更多务实的政策,既吸引海外人工智能人才回流,又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成长。(记者 白舒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跨境电商如何应对挑战
下一篇:央地加紧出方案遏制“两高”盲目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