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浙江数字化改革打开发展新空间

黄 平    2021-08-20 15:39:37    经济日报

“十四五”开局,创新是浙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最强动力。上半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2%;高端装备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7%、24.2%、21.4%和22.7%;服务业增加值拉动生产总值增长6.6个百分点。

浙江经济发展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得益于数字化改革的持续赋能。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近年来,浙江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指标全国领先。今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开局之年,浙江省委作出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着力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浙江提出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构建数字经济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突破口,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关系,统筹推动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

“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这是浙江数字化改革的总时间表。新开局,目标已定,成效初显。

今年上半年,经初步核算,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9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1.5%,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数字化改革使创新热情日益高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甬江实验室、瓯江实验室相继揭牌成立,加上此前之江、良渚、西湖、湖畔4家省级实验室,6家省级实验室实现三大科创高地全覆盖。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全力建设创新策源地,仅2020年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4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032家。

 

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数字化改革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为数字社会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要素保障。浙江是平台经济大省,企业数量、经济规模、创新能力均走在国内前列。为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数字化监管系统“浙江公平在线”今年2月份上线,目前已调解网络消费纠纷8.2万件,处置率达100%。3月份,浙江又在全国率先上线“浙食链”,打造“从田间到餐桌”食品安全监管闭环。4月份,“浙江知识产权在线”上线,通过数据共享,开辟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融资线上专区,实现线上申请、在线反馈。

数字化改革带来营商环境改善,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近期,浙江减负降本数字化应用平台上线,向264.9万家企业开放,经营者可以登录“浙里办”企业码减负降本专区,查看可享受的减负降本政策和相应金额,在手机端就能随时查看企业“减什么”“减多少”“怎么减”。今年上半年,浙江共为企业减负约1298亿元,已经在“浙里办”企业码上线的政策汇总减负金额超1076亿元,惠及企业约1887万家次。预计到今年底,平台将上线40条左右减负政策,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2500亿元。

 

多领域全方位转型

数字化改革撬动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在德清县,当地把58个部门282类基础数据全部归集到“数字乡村一张图”上,连接137个行政村的视频监控、污水监测、智能井盖、智能灯杆等感知设备,形成三维实景图,实现全域“智治”。在地质灾害多发的浙西山区临安,一张防控自然灾害风险的“智治网”越织越密,水利、气象、国土、应急等部门数据汇聚在一个平台上,通过多部门海量数据相互交叉印证,精准识别研判灾害风险,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按照浙江数字化改革“路线图”,到今年底,全省数字社会系统架构基本成型,率先形成3个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初步建立数字社会系统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到2022年底,全面提升12个社会事业领域数字化改革水平,各设区市城市大脑支撑数字社会服务模式基本完善,形成6个以上跨部门多业务系统应用。

今年,浙江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出台实施。浙江数字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增长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建筑技术玻璃行业今年上半年利润大增
下一篇:湖北十堰:种下橄榄树,卖油又“卖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