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5G生活加速来,终端连接数近4.2亿

2021-09-15 14:59:45    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5G生活加速来,终端连接数近4.2亿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1.68亿部,同比增长80%。截至8月底,5G终端连接数近4.2亿。智慧医疗、远程办公、智能制造……随着5G大规模应用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更加智能、便捷的5G生活。

5G将在哪些领域重点推进?还将延伸到什么地方?未来,还有哪些创新应用站上“风口”?

 

“云生活”,技术不断打开想象

车位预约、AR实景导航、一键缴费……你还在为找车位发愁?5G智慧停车,帮你化解困扰。

通过百度地图构建的智能算法和解决方案,在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3000个停车泊位可以实现智能化联动和管理。停车难,在技术的“加持”下逐步得到缓解。

智慧停车、远程医疗、协同办公……高速网络下,人们的生活快速进入“云时代”。

北京天坛医院联合北京安德医智发布了急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智能决策平台iStroke,利用人工智能快速精准进行影像分析,共享接诊信息,缩短急救决策过程;智慧果园实现自动浇水、自动物理杀虫和可视化管理,产量提高的同时运营成本降低;网络货运平台实现在线货找车、车找货,综合物流成本进一步压缩……聚焦生活中的“痛点”,创新不断推出。

以智能医疗为例,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近32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全部包含“医疗”、部分包含“科技、智能服务、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智慧医疗相关企业。

“我国累计打造万余个5G应用创新案例。”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说,5G适度超前建设,极大加速应用丰富,在医疗、交通、教育等行业形成一批典型应用。

 

“云制造”,应用向生产端延伸

“5G+智慧港口”“5G+数字工厂”“5G+城市建筑”……很多领域,都因技术而变得不同。

“一切皆服务。”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用这句话来形容5G为联想业务带来的变革。

当计算能力、数字技术、智能架构应用在供应链中更多环节、服务于更多企业数字化转型,联想也从电子信息制造商逐步向计算服务、数字基础设施服务等拓展。

从制造到服务,“产品”的形态不断丰富;从做生产到建生态,产业的边界加速拓展。

以服装为媒介,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将数据有机衔接,海尔与生态链上的企业共同打造衣联网,覆盖服装、家纺、洗衣液等135个行业,为用户提供衣物洗、护、存、搭、购乃至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智慧解决方案。“我们在生态上获得的利润比单纯在电商平台高得多。”衣联网生态链的一个晾衣架品牌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5G在生产制造领域加速应用,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600个。

随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截至今年6月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3.7%和73.7%。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面向三大领域 加快创新应用

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103.7万个,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市、95%以上的县城城区。

快速“奔跑”的5G,又迎来了“新速度”——工信部宣布,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向乡镇覆盖延伸。

更加密集部署基站,5G体验感将大大增强;向更广范围延伸,越来越多的“小镇青年”享受5G网络冲浪;聚焦重点行业,更多智能操作将亮相……

赵志国表示,面向新型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聚焦工业、交通、医疗、农业、文旅等多个重点行业,再培育一批5G融合创新应用,遴选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成熟模式复制推广。同时,将加快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

“我们将推动各地在场地场所、用电、人才等方面加大对5G的支持,形成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良好产业生态。”赵志国说。(记者张辛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工业低碳,哪些领域将重点发力?
下一篇:享受假期,消费者需防消费陷阱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