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发债能否解银行资本金困境

陆 敏    2021-10-08 16:48:38    经济日报

随着银行资产投放速度加快,在资本端,各家银行在加速“补血”。有市场机构统计,上半年银行发债近90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中小银行发债数量和额度均大幅增加,成为“补血”主力军。

银行频频发债,一方面与市场利率回落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银行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一般来说,银行的资金有三个来源,即吸收存款、向其他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存款资金来源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向其他银行机构的借款资金大部分是短期资金,而发行金融债券则比较有效地弥补了前两者的短板。

债券在到期之前一般不能提前兑换,只能在市场转让,从而保证了筹集资金的稳定性。同时,在发行债券时可以灵活规定期限,金融债券期限大多是3年或5年,有些甚至更长,去年一段时期银行纷纷发行的永续债为无固定期限债券。

随着业务的扩张以及对不良资产处置加速,有人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银行加入发债队伍。虽然发行债券可以使金融机构筹措到稳定且期限灵活的资金,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但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发债大军也引发不少担忧。

担忧之一是大量中小银行的加入让永续债发行风险攀升。由于永续债结构较为复杂,国际市场上永续债的发行人主要为大型商业银行,不少中小银行对其风险认识不足,一些中小银行自身也存在经营风险。为数众多的中小银行纷纷发行永续债,使得永续债在供需失衡的同时,风险也不断攀升。

担忧之二是中小银行可能产生“发债依赖”。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行业正加速转型发展,监管要求日益与国际对标,部分中小银行自身存在经营不善,不能适应行业转型发展和新的监管要求,依赖于发债等手段虽然能暂时缓解眼前的资本困境,但并非长远之策。

所以说,有关银行补充资本金,需要筑牢风险底线,特别是要专注自身业务发展,积极跟上行业转型步伐,立足长远,持续稳健发展。对于一些受制于技术、人才、资金、资源等因素、无法靠自身力量实现转型的中小银行,需要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引入具备优势资源的股东,采取兼并重组或抱团取暖等方式,提升竞争优势,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我国有4000多家中小银行,在支持区域经济稳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中小银行稳健发展,对于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监管机构和各地金融管理部门要重视中小银行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现实困境,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中小银行长远稳健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挖掘旅游业发展结构性潜力
下一篇:重塑产业优势,“中国铝都”向轻量化经济要答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